第三章?? 思考習題與參考答案
1.如何理解中國革命實踐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之間的關系?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中國革命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概括。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開始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黨的二大明確提出了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綱領。此后,京漢鐵路工人罷工失敗的教訓也使黨認識到,中國革命必須建立廣泛的統一戰(zhàn)線。黨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國共合作統一戰(zhàn)線的思想,但是,并沒有明確提出無產階級的領導權問題。隨著大革命的興起和發(fā)展,統一戰(zhàn)線內部爭奪領導權的斗爭日益激化。到黨的四大,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堅持無產階級領導權和農民同盟軍的思想。1926年前后,黨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思想。
大革命失敗后,毛澤東對黨成立以來的經驗,尤其是黨在大革命時期的經驗進行了比較系統的總結,對中國革命的新道路進行了艱辛探索。在黨的“八七”會議上,毛澤東總結大革命失敗的教訓,提出“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在創(chuàng)建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過程中,毛澤東論述了中國紅色政權存在和發(fā)展的原因及其條件;總結了實行“工農武裝割據”的經驗;提出中國革命應當先占鄉(xiāng)村、后取城市的戰(zhàn)略,初步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論。
到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革命經過了北伐戰(zhàn)爭的勝利和失敗,也經過了土地革命戰(zhàn)爭的勝利和第五次反“圍剿”戰(zhàn)爭的失敗,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特別是經過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鍛煉,黨對中國革命的認識逐步成熟。毛澤東系統總結了中國革命的實踐經驗,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問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新民主主義基本綱領、人民軍隊建設、革命根據地建設和黨的建設等多方面得到展開,使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達到成熟。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代表中國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利益的國民黨同代表? 中國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利益的共產黨展開了兩種命運、兩種前途的戰(zhàn)略決戰(zhàn)。? 黨和毛澤東總結中國革命尤其是解放戰(zhàn)爭以來新的經驗,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提出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的思想。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系統論述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思想,指出人民民主專政是中國革命的主要經驗和主要綱領,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了理論和政策基礎。
從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形成來看,沒有兩次國共合作的實踐,就沒有關于統一戰(zhàn)線的理論;沒有建立和鞏固農村根據地的實踐,就不會有關于中國革命道路的理論;沒有革命戰(zhàn)爭的實踐,就不會有建立人民軍隊和關于軍事戰(zhàn)略的理論;沒有在領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歷程中,黨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實踐,就不會有黨的建設的理論。總之,沒有中國革命的實踐,沒有對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也就不會有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形成和發(fā)展。???
?2.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權問題?
毛澤東1948年《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內容,這就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
無產階級的領導權是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也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核心問題。區(qū)別新舊兩種不同范疇的民主主義革命,根本的標志是革命的領導權掌握在無產階級手中還是掌握在資產階級手中。???
由于帝國主義不允許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建立獨立的資產階級共和國,而是要把中國變成它們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由于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它們不愿意也不能夠徹底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由于中國無產階級的強大和革命的徹底性,領導中國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歷史地落到了中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肩上。新民主主義革命不能由任何別的階級和任何別的政黨充當領導者,只能和必須由無產階級充當領導者。
中國工人階級是新的社會生產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國最進步的階級。它具有與先進的生產方式相聯系,沒有私人占有的生產資料,富于組織紀律性等一般無產階級的共同優(yōu)點。同時,中國工人階級還具有自身的特點和優(yōu)點。一是中國工人階級具有堅強的斗爭性和徹底的革命性。二是中國工人階級分布集中,有利于工人階級隊伍的組織和團結,有利于革命思想的傳播和形成強大的革命力量。三是中國工人階級大部分出身于破產的農民,和農民有著天然的聯系,使工人階級便于和農民結成親密的聯盟,共同團結戰(zhàn)斗。中國工人階級的這些特點和優(yōu)點,使它能夠成為中國革命的領導力量。
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實現對各革命階級的領導,必須建立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廣泛的統一戰(zhàn)線,這是實現領導權的關鍵;在同資產階級建立統一戰(zhàn)線時,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保持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的獨立性,實行又聯合又斗爭的方針,這是堅持領導權的基本策略;建立一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農民為主體的強大的革命武裝,是保證領導權的堅強支柱;加強無產階級政黨的建設,是實現領導權的根本保證。
?3.新民主主義基本綱領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新民主主義政治綱領的主要內容是: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建立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新民主主義的共和國。
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的主要內容是:沒收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沒收官僚資產階級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所有,保護民族工商業(yè)。
新民主主義文化綱領的主要內容是:新民主主義文化就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
?4.如何認識中國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重大意義?
在一個以農民為主體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度里進行革命,應該選擇什么樣的道路,這是黨在領導中國革命的過程中面對的和必須回答的重大問題。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走出了一條不同于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即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這條道路,是奪取革命勝利的必然之路。
第一,在近代中國這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里,內無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義的壓迫;外無民族獨立而受帝國主義的壓迫。中國的無產階級根本不可能像在資本主義國家那樣,先在城市經過長期的、公開的合法斗爭,然后再組織武裝起義,奪取政權。中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要戰(zhàn)勝強大的敵人,革命的主要斗爭形式只能是武裝斗爭,以革命的武裝消滅反革命的武裝,相應的主要組織形式必然是軍隊。
第二,近代中國是一個政治、經濟、文化發(fā)展極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國。經濟政治發(fā)展的不平衡性使中國沒有統一的資本主義經濟,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廣泛存在;中國革命的敵人雖然建立了龐大的軍隊,并長期占據著中心城市,但廣大農村則是其統治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這是農村革命根據地能夠在中國存在和發(fā)展的根本原因。由于中國是一個大國,革命力量大有回旋余地,而帝國主義國家的間接統治及其互相問的矛盾和斗爭,造成了軍閥割據的局面和連綿不斷的軍閥混戰(zhàn),又使紅色政權獲得存在和發(fā)展的縫隙。而相當力量正式紅軍的存在,黨的領導及其正確的政策,則是紅色政權能夠存在和發(fā)展的主觀原因和條件。毛澤東認為,這些原因和條件,為中國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提供了可能性。
第三,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農業(yè)大國,農民占全國人口的絕大多數,農民是無產階級可靠的同盟軍和革命的主力軍。只有實行土地革命,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才有可能把農民充分發(fā)動起來,摧毀帝國主義和封建地主階級反動統治的基礎。無產階級要想奪取革命的勝利,就必須派遣自己的先鋒隊深入農村,從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人手,組織、發(fā)動和武裝農民,使革命戰(zhàn)爭獲得廣大農民的支持和參加,只有把農村建設成先進的、鞏固的革命根據地,才能與占據著中心城市的敵人進行長期有效的斗爭,為最后奪取全國勝利奠定基礎。因此,中國革命必須把工作重心放在農村,先占鄉(xiāng)村,后取城市,最后奪取全國政權。
?5.如何認識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為開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做出的巨大貢獻?
中國革命道路的理論,反映了中國革命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是指導革命取得勝利的唯一正確的理論。它不是照抄照搬俄國十月革命的經驗,而是從中國的實際出發(fā),獨創(chuàng)性地發(fā)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革命的理論。它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決中國革命具體問題的光輝典范,對于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鄧小平指出:“馬克思、列寧從來沒有說過農村包圍城市,這個原理在當時世界上還是沒有的。但是毛澤東同志根據中國的具體條件指明了革命的具體道路”。
?6.如何理解新民主主義革命三大法寶及其相互關系?
統一戰(zhàn)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zhàn)勝敵人的三個法寶。正確地理解了這三個問題及其相互關系,就等于正確地領導了全部中國革命。
?統一戰(zhàn)線問題是無產階級政黨策略思想的重要內容。建立最廣泛的統一戰(zhàn)線,首先是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階級狀況所決定的。作為無產階級先鋒隊的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革命力量,要戰(zhàn)勝強大的反革命力量,就必須把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以及其他的中間階級都團結在自己的周圍,結成最廣泛的統一戰(zhàn)線。其次,是由中國革命的長期性、殘酷性及其發(fā)展的不平衡性所決定的。革命發(fā)展的不平衡性,使得無產階級及其政黨有必要采取正確的統一戰(zhàn)線的策略,把一切可以團結和利用的力量盡可能團結在自己的周圍,奪取中國革命的最終勝利。
?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的特點和優(yōu)點之一。與資本主義國家不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總是憑借著反革命暴力對革命人民實行殘暴的鎮(zhèn)壓。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無議會可以利用,無組織工人舉行罷工的合法權利。革命人民只有武裝起來,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
?中國共產黨要領導革命取得勝利,必須不斷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是一個農民為主體的國度,無產階級人數很少,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占人口的大多數,農民和小資產階級出身的黨員占多數。加之長期處于農村游擊戰(zhàn)爭的環(huán)境,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特別是小資產階級思想必然反映到黨內來,黨內無產階級思想和非無產階級思想之間的矛盾成為黨內的主要矛盾。這種情況決定了要建設一個廣大群眾性韻、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政黨,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也是一項偉大的工程。
三個法寶相互聯系、辯證統一。統一戰(zhàn)線和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的兩個基本特點,是戰(zhàn)勝敵人的兩個基本武器。統一戰(zhàn)線是實行武裝斗爭的統一戰(zhàn)線,武裝斗爭是統一戰(zhàn)線的中心支柱;黨的組織則是掌握統一戰(zhàn)線和武裝斗爭這兩個武器以實行對敵沖鋒陷陣的英勇戰(zhàn)士。
?
第四章思考習題與參考答案
??? 1.為什么說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一個過渡性的社會?
????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基本結束和社會主義革命階段的開始。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國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時期。這一時期,我國社會的性質是新民主主義社會。新民主主義社會不是一個獨立的社會形態(tài),而是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的過渡性的社會形態(tài)。
????在新民主主義社會中,存在著五種經濟成分,即: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合作社經濟、農民和手工業(yè)者的個體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和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在這些經濟成分中,通過沒收官僚資本而形成的社會主義的國營經濟,掌握了主要經濟命脈,居于領導地位。與新民主主義時期三種不同性質的主要經濟成分相聯系,中國社會的階級構成主要表現為三種基本的階級力量: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其他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由于農民和手工業(yè)者的個體經濟既可以自發(fā)地走向資本主義,也可以被引導走向社會主義,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種獨立的發(fā)展方向。隨著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逐步成為國內的主要矛盾。而解決這一矛盾,必然使中國社會實現向社會主義的轉變。
???在我國新民主主義社會中,社會主義的因素不論在經濟上還是政治上都已經居于領導地位,加上當時有利于發(fā)展社會主義的國際條件,決定了社會主義因素將不斷增長并獲得最終勝利,非社會主義因素將不斷受到限制和改造。為了促進社會生產力的進一步發(fā)展,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我國新民主主義社會必須適時地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因此,我國新民主主義社會是屬于社會主義體系的,是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性質的社會。
??? 2.中國為什么在20世紀50年代選擇了社會主義?
????中國必須要走社會主義道路,新民主主義社會要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這在民主革命時期已經明確。我國在20世紀50年代選擇過渡到社會主義,充分考慮了具有實現的可能性。
????第一,我國已經有了相對強大和迅速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由于現代工業(yè)的固定資產中官僚資本占80%,國家沒收這一部分龐大資本,不僅建立起了在國民經濟中起領導作用的社會主義經濟,而且為向社會主義過渡提供了物質基礎,因而成為整個國民經濟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重要開端。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為發(fā)展生產、抵御自然災害,廣大農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內在要求。一般規(guī)模較小的農業(yè)互助合作組織,沒有大機器,主要靠協作,也可以增產。事實上,與個體農業(yè)相比,農業(yè)互助合作組織的增產一般比較明顯。這也為黨提出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總路線提供了重要依據。
第三,建國初期,黨和國家在合理調整工商業(yè)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了加工訂貨、經銷代銷、統購包銷、公私合營等一系列從低級到高級的國家資本主義形式。這些措施,不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進行了有效的利用和限制,也很自然地加深了它們同社會主義國營經濟之間的聯系,引起它們在生產關系上發(fā)生程度不同的變化。國家在利用和限制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過程中所積累的經驗,成為對資本主義經濟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最初步驟。這也成為黨提出向社會主義逐步過渡的總路線的又一個重要因素。
第四,當時的國際形勢也有利于中國向社會主義過渡。蘇聯社會主義的發(fā)展已經顯示出對于資本主義的優(yōu)越性,對我國有重要的借鑒作用。朝鮮戰(zhàn)爭停戰(zhàn)使世界的形勢開始和緩。這為實行過渡時期總路線提供了有利的國際環(huán)境。
????毛澤東正是在科學分析了新中國建立后,經濟、政治和社會發(fā)生著的深刻變化及發(fā)展趨勢,及時提出了過渡時期總路線,在中國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
??? 3.如何認識具有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
????在我國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上,有兩個事實是世界歷史上各種革命大變動中罕見的:一是在一個幾億人口的大國中比較順利地實現了如此復雜、困難和深刻的社會變革,不僅沒有造成生產力的破壞,反而促進了工農業(yè)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fā)展;二是這樣的變革沒有引起巨大的社會動蕩,反而極大地加強了人民的團結,并且是在人民基本上普遍擁護的情況下完成的。這些情況說明,我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確是一個偉大的歷史性勝利。
????同時,我國的社會主義改造也出現了一些失誤和偏差。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農業(yè)合作化以及對手工業(yè)和個體商業(yè)的改造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形式也過于簡單劃一”。但是,不能因為出現一些失誤而否定社會主義改造的偉大意義。列寧說:“判斷歷史的功績,不是根據歷史活動家沒有提供現代所要求的東西,而是根據他們比他們的前輩提供了新的東西?!币虼?,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也是20世紀中國又一次劃時代的歷史巨變。正如鄧小平所說:“我們的社會主義改造是搞的成功的,很了不起。這是毛澤東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一個重大貢獻?!?/span>
??? 4.我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經驗是什么?
????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積累了豐富的歷史經驗。
????第一,堅持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建設與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并舉。實現以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為主體,完成對農業(yè)、手工業(yè)社會主義改造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社會主義改造為兩翼,是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明確要求。實踐證明,黨堅持社會主義改造與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同時并舉的方針,對于在深刻的社會變革中保持社會穩(wěn)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動社會發(fā)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二,采取積極引導、逐步過渡的方式。我國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改造都采取了區(qū)別對象,用不同的辦法積極引導、逐步過渡的方式。中國的這場巨大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不僅沒有對生產力的發(fā)展造成破壞,而且促進了生產力的發(fā)展。
????第三,進行和平改造。在社會主義改造之前,無論是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還是農民和手工業(yè)者的個體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質。在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方面,用事實向農民表明合作化的好處和給農民帶來的利益,使農民擁護黨的政策。手工業(yè)者的情況和農民基本相同。同時以和平贖買的方法完成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并把對資本主義企業(yè)的改造和對資本家個人的改造結合在一起進行。對資本家實行團結、教育和改造的方針,不僅穩(wěn)定了資本家的思想,提高了他們的認識,保證了改造的順利進行,而且將幾十萬資本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成為社會主義企業(yè)的經營和管理干部。這不僅保證了社會的穩(wěn)定,而且極大地促進了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傊?,和平改造解決了諸如實現社會變革與經濟發(fā)展、和平過渡與消滅剝削制度這類通常難以解決的矛盾問題。
??? 5.如何認識中國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重大意義?
????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也是20世紀中國又一次劃時代的歷史巨變。中國從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越過漫長的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歷史階段,進入到社會主義新時代,為后來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一,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為中國現代化的建設創(chuàng)造了制度條件。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以其與社會化大生產一致性和能夠在經濟落后條件下盡可能地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yōu)勢,為發(fā)展社會生產力開辟了廣闊的道路。今天中國現代化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都離不開選擇并且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這個最基本的前提條件。
????第二,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使廣大勞動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和社會生產資料的主人,這是中國幾千年來階級關系的最根本變革,因而極大地提高了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鞏固和擴大了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的階級基礎和經濟基礎。
????第三,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進一步改變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增強了社會主義的力量,對維護世界和平產生了積極影響。占世界人口1/4的東方大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這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歷史上又一個歷史性的偉大勝利,為其他相對落后的國家探索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國國情的發(fā)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經驗,對這些國家的人民也是一個巨大的鼓舞。
????第四,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不僅再次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獨創(chuàng)性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