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陳友諒和張士誠確實是他最強的對手,但從個人感情上而言,他與此二人并無仇恨,甚至還有惺惺相惜之感。
但元就不一樣了,正是在這個殘暴王朝的統(tǒng)治之下,朱元璋失去了他的父母,家破人亡。自己流離失所,乞討度日,不得已才去造反。
在朱元璋的心里,埋藏著對元的刻骨仇恨。
不但有家仇,還有國恨。
在朱元璋掃平陳友諒、張士誠的戰(zhàn)爭中,為了麻痹元朝,朱元璋不稱王,不稱帝,并暗中表示不與元朝為敵。他還給當時的元朝大將察罕貼木兒送去了厚禮。
這么看來,他確實是個搞關(guān)系的能手。
在元朝看來,這是一個只想在戰(zhàn)爭中撈點好處的鄉(xiāng)巴佬,給點好處就行了。
如果他們?nèi)フ{(diào)查一下朱元璋童年時候的悲慘經(jīng)歷,再思考一下是誰造成了朱元璋的痛苦,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這個想法是多么的荒謬。
朱元璋的策略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當他解決了陳友諒,即將掃平江 南的時候,元朝政府連忙派戶部尚書張昶來封他為官,他們總是覺得這個人是可以為他們所利用的,給點錢就是了。
朱元璋的反應卻大大出乎他們的意料,他把官辭了,卻把張昶留下了。朱元璋挖了元的墻腳,還對劉基說:元朝送了個賢人給我,你們沒事可以和他多談?wù)劇?/p>
如果這一行為還不能讓元朝明白朱元璋的真正用意,那他們就太蠢了。
在朱元璋與陳友諒、張士誠作戰(zhàn),打得你死我活的時候。元朝政府曾經(jīng)非常高興的做了一回拳擊比賽的旁觀者,對于他們來說,最好的結(jié)果是三個人都倒下,然后自己上去宣布勝利。
元朝政府最愚蠢之處就在于,他不知道這場比賽是一場淘汰賽,而最后勝利的獎品是與自己決戰(zhàn)的資格!
當朱元璋歷盡艱難,從尸山血河中走出,從陳友諒和張士誠的尸體上爬起來時,元朝政府才畏懼的發(fā)現(xiàn),這個勝利者比以往任何一個對手都可怕。
他有著精良的軍隊,善斷的謀臣,勇猛的武將,他率領(lǐng)的不再是那種一攻即破的農(nóng)民起義軍,而是一支戰(zhàn)斗力絕不遜于自己的強悍之師。
元朝政府為了挽救自己的命運,想盡了各種辦法,他們送了大量的金銀財寶給朱元璋,希望他能接受招撫,繼續(xù)做他們的奴隸。
可是他們慢慢發(fā)現(xiàn),眼前的這個朱元璋不但想要自己的錢,更想要自己的命。
比賽就要開始了!
讓我們看一下雙方的選手,現(xiàn)在我們先歡迎元朝選手,元順帝出場!
下面請元順帝用一句話表達他現(xiàn)在的心情。
元順帝:就剩一句啊,那我說了,希望對方選手下手輕點,我怕疼。
現(xiàn)在請朱元璋選手說自己的感想,哎,朱元璋選手哪里去了。
喔,我們找到他了,他正在磨刀,那我們就不打擾了。
現(xiàn)在比賽開始!
【參賽選手背景介紹】
在此之前,我們還要介紹一下朱元璋的對手,元。
元是蒙古建立的政權(quán),蒙古強大起源于十二世紀,1206年,蒙古族首領(lǐng)鐵木真統(tǒng)一漠北,代表著蒙古進入全盛時期。
要說明一下的是,很多人都認為蒙古的強大是自鐵木真之后才開始,這個觀點是值得商榷的。實際上蒙古人的戰(zhàn)斗力一直相當?shù)膹?,他們是天生的?zhàn)士。
這個強悍的民族之所以一直沒有登上歷史舞臺,只是因為自身的分裂。而當鐵木真解決了這個問題后,其可怕的破環(huán)力和戰(zhàn)爭能力就如狂風暴雨宣泄到世界各地。
文化先進的民族被相對落后的民族征服,在歷史上并不少見,如西晉和北宋的滅亡等等,但其中存在著一個誤區(qū)。那就是人們一直認為這些落后民族能夠成為征服者,是因為他們的士兵英勇善戰(zhàn),并不是他們的軍事機構(gòu)先進。
在那些人看來,這些連字都不認識的野蠻人,只是憑借著所謂的勇猛作戰(zhàn),怎么可能在軍事謀略上勝過長期受到系統(tǒng)軍事理論訓練的文化先進民族的軍官們。
事實證明,他們可能是錯的。
軍事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往往是脫離的,這句話已經(jīng)被歷史多次證明。
蒙古的軍事制度雖然簡單,卻很實用,他們沒有南宋那些無用的官僚機構(gòu),作戰(zhàn)時采用小股騎兵試探,然后采取突然襲擊的方法對敵方薄弱部位實施沖擊。一旦攻擊受挫,立刻撤走,然后尋機從側(cè)面突破。
機動,這是蒙古軍隊的最大優(yōu)點。
更讓人難以相信的是,蒙古軍隊的武器也比南宋更先進,他們天才的發(fā)明了當時最為可怕的弓,其射程可達300米,無論多厚的鎧甲都難以抵擋。只有最精銳的南宋軍隊裝備的神臂弓才能與之相比。但戰(zhàn)爭中,武器從來都不是最重要的,作戰(zhàn)的士兵才是決定勝負的關(guān)鍵。
和蒙古人打仗是一種很痛苦的事,因為他們并不與對方直接用刀劍廝殺,其最重要的武器就是弓箭。
當你碰到蒙古騎兵時,你的噩夢就開始了。進攻前射箭,進攻的過程中射箭,甚至在他逃跑時,還在射箭。你追也追不上,打也打不著,這種類似無賴的打法可以把人逼瘋!
這也是為什么后來的蒙古軍隊進攻東歐時,那些體格遠遠比他們健壯的歐洲人被打得落花流水的原因。
他們基本上都不是被刀劍砍死的,而是被箭射死。
而蒙古人的另一個特點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那就是屠城。
蒙古人從東亞打到西亞,再打到歐洲,一直都來這一套,他們的屠城是比較有特點的,值得一說。
從各方面資料來看(多桑蒙古史、元史),蒙古人的屠城并不是放縱軍紀造成的,他們的屠城帶有明顯的政治色彩(注意這一特點)。
屠城是為了讓對手屈服。
在攻城前他們一般會打好招呼,投降就不屠城,不投降后果你們自己去想。
但他們?nèi)钡轮幵谟?,不投降他們必然會屠城,但是投降的他們也并不放過,這是為什么呢。
這是為了保障后方的需要,他們認為,有人留在自己的身后是不安全的,一定要殺光才安心(蓋蒙古兵不欲后路有居民,而使其有后顧之憂也)。
蒙古的狂潮席卷全球,不過歐洲人似乎更有自律精神,他們認為無端出來這么些恐怖的家伙,是因為自己犯的錯太多,上帝用鞭子來教訓自己,所以他們稱呼蒙古人為“上帝之鞭”。
這一榮譽稱號的授予在歐洲歷史上是第二次,第一次給了匈奴王阿提拉。
歷史學家們給了蒙古軍隊的這種屠殺 行為一個非常確切的定義——國家恐怖主義。
蒙古軍隊似乎也有某些人相當愛好行為藝術(shù),其具體表現(xiàn)為西亞戰(zhàn)役中,將被殺死的人腦袋砍下來,推成一座三角型山。
此外他們也是頗有些黑色幽默感的,比如在攻克巴格達后,他們將最高領(lǐng)袖哈里發(fā)關(guān)在一座裝滿金銀珠寶的房子里,讓他活活餓死。
他們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解決了幾千萬人吃飯的問題,卻是用最殘酷的方式——屠殺 !
這是一個可怕的敵人,他們的破壞力是極其驚人的。此處我們要列舉幾個數(shù)字。
這些數(shù)字讓人看了不寒而栗。
蒙古攻滅金國時留存人口的數(shù)字如下:
金全盛時(1207)有戶768萬,元滅金時(1235)剩下87萬戶,下降89%。
蒙古滅南宋時留存人口的數(shù)字如下:
南宋嘉定16年(1223)有戶1267萬,元滅宋時剩下937萬,下降26%
這么看來,蒙古對南宋還是相當寬大的,當然這其中是有原因的,我們后來會說到。
蒙古軍隊對中原諸國的攻擊確實厲害,滅掉西夏國用了二十二年(1205-1227),滅掉曾橫掃天下的金國用了二十三年(1211-1234)。
此時的蒙古認識到了自己的可怕實力,他們將下一個矛頭指向了南宋。
在他們看來,與他們同樣健壯勇敢的金國人也不堪一擊,何況是整天只會吟詩作畫、體格瘦弱的南人?
南宋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蒙古人做好了一切準備,進攻南宋。
他們認為,十年之內(nèi)必然滅宋。
可他們沒有想到,這一仗打了近五十年,還搭上了一個大汗的命。
在他們屠城的威脅下,這些柔弱的南人似乎并不害怕,從兩淮到襄陽再到四川,無不遇到激烈的抵抗。
他們在合州遭受到了最大的挫折。
宋寶祐七年(1259)二月,大汗蒙哥親自帶領(lǐng)軍隊攻擊四川合州,這一仗打了五個月。守將王堅堅守合州釣魚城,不但打退了蒙古軍隊的進攻,還在戰(zhàn)斗中擊傷了大汗蒙哥。
發(fā)生的這一切,讓蒙古貴族們很不理解,是什么樣的力量支持著這些柔弱的人,讓他們?nèi)绱藞詮娔兀?/p>
他們決心找出答案。
雖然南宋進行了激烈的抵抗,但最終還是無法擋住蒙古軍隊的鐵騎。
1279年,在激烈抵抗后,南宋最后一個戰(zhàn)時丞相陸秀夫在海上向幼年的皇帝趙昺行禮,說出了最后的話:
“國家到了這個地步,陛下也只好以身許國了”。
然后他背著皇帝,跳入了大海中。
南宋滅亡了,但蒙古貴族們心中的謎團 始終沒有解開。
此時,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有可能從一個人身上找到答案。
這個人叫文天祥。
【道義】
此時的文天祥已經(jīng)在元的監(jiān)獄里待了很久,他是在南宋最危急的時刻起兵的,組織義兵抗元,戰(zhàn)敗后被俘。
這樣一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人,正是元朝統(tǒng)治者們理想的研究對象。是什么支持著他去做這樣一件根本沒有可能達成的事呢?
于是,從投降的宋朝丞相到皇帝,再到元朝的丞相、皇帝,個個都來勸降,但他們得到的回答都是一樣的。
絕不投降!
在一次又一次的交 鋒中,蒙古貴族們認識到,這個人心中有一樣東西在支持著他。
這樣東西叫做道義!
道義是個什么玩意兒?
看不見也摸不著,但蒙古貴族們還是把握住了一點,那就是只要降伏了這個人,就能樹立一個典型,道義是可以被打敗的。
于是他們換著法子折磨文天祥,從舒適的暖房到臭氣熏天的黑牢,從軟到硬,無所不用。
但文天祥軟硬不吃。
文天祥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堅持了自己的信念,寫下了千古名篇——《正氣歌》。
其中有兩句話,是他內(nèi)心的寫照:
〖時窮節(jié)乃現(xiàn),一一垂丹青?!?/p>
一個人的氣節(jié)和尊嚴,正是在最困難的時候體現(xiàn)出來的。
蒙古貴族們沒有辦法了,只好讓忽必烈出場。
忽必烈是一個接受過長時間漢化教育的人,他深知,殺掉文天祥很簡單,但要征服他心中的信念是困難的。
他以一種近乎哀求的語氣,對文天祥說,你是真正的人才,留在我這里做個宰相吧。
文天祥拒絕了他!
忽必烈反復勸說,都沒有效果,他實在無法了,只好對文天祥說:你想干什么,自己說吧。
文天祥昂頭說道:只求一死!
好好的活著不好嗎,為什么一定要死呢,那個道義就那么重要?
他佩服這個人,但也不理解他。
成全了你吧!
1283年,文天祥被押往大都的刑場,他到達刑場時,周圍圍著無數(shù)百姓,他們將看著這個英勇不屈的人被處死。
文天祥提出了他人生的最后一個問題,南是哪個方向,立刻有百姓指給了他。
他向南方跪拜行禮,然后坐下,從容不迫的對行刑的人說:
我的事結(jié)束了。
這一天,文天祥是真正的勝利者!
他以自己的勇氣和決心告訴了所有的人,在這場以個人對抗一個國家的戰(zhàn)爭中,他才是不折不扣的勝利者!
他至死也沒有放棄自己的信念!
元朝的統(tǒng)治者們最終還是沒有找到答案。
其實答案就藏在文天祥的衣帶詔中,這也是他的遺書。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
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p>
此誠為光照日月、氣壯山河的絕唱!
文天祥的行為告訴了所有的人,肉體可以被征服,但道義是不會被征服的。
這種道義,不但屬于每一個人,也屬于他們的國家,民族。
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
我們介紹文天祥不但是要介紹他的偉大,還有更重要的原因。
作為典型人物,文天祥的行為及思想很值得研究,我們在前面說過,很多看起來不相關(guān)的事情,是有著很深刻的聯(lián)系的,文天祥的行為與后來明朝眾多的正臣及東林黨 的產(chǎn)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我們將在今后的文章中揭示這種隱秘的聯(lián)系及其產(chǎn)生原因。
而元朝就在這種情況下,開始了自己的統(tǒng)治,他們不了解自己統(tǒng)治下的這些人在想些什么,也不想了解,而文天祥卻作為一個楷模,成為了被統(tǒng)治者的精神偶像。
這樣的統(tǒng)治是不會牢固的。
蒙古貴族們很注意保持自己的民族特點,他們不接受漢化,不與漢人通婚(夢想娶趙敏的人就放棄吧),他們與被統(tǒng)治者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無法達成共識。加上時不時又出來幾個貴族叫囂著把漢人都趕走,拿農(nóng)田去養(yǎng)牛羊,幸好當時的丞相脫脫阻止,這個愚蠢的主意才沒有得以實現(xiàn)。
這里要說明一下,這個脫脫不是后來的那個脫脫,這個元初的脫脫是個不折不扣的好人,就是因為他的建議,元朝軍隊在攻陷很多城市后,沒有大肆屠殺 當?shù)鼐用?,而是不斷向農(nóng)耕文明發(fā)展,此人實在是功不可沒。
另外說兩句,看元朝史書是一件很艱苦的事情,他們的名字經(jīng)常重復,動不動就是帖木爾,脫脫等,我曾寫過一首打油詩:
〖紙頭皆掛帖木爾,抬眼望去盡脫脫?!?/p>
玩笑而已。
在元朝的大家庭里,家長對家庭成員似乎沒有什么感情,看中了什么就搶什么,仿佛這個家根本就不是他自己的。這種情況持續(xù)了幾十年,雙方越看對方越不順眼,既然過不攏,就分家吧。
可問題是這個家里干活的都是家庭成員,離開了他們,這些蒙古貴族是無法生存下去的,一方要分,一方不讓分,就只好使用家庭暴力了。
可是這些曾經(jīng)縱橫天下的蒙古騎兵已經(jīng)在享樂的生活中沉淪 了,有的連馬都不會騎了,他們除了欺負家里那些手無寸鐵的下人外,并無其他本事。
而等到這些下人們拿起了平時干活的菜刀和鋤頭反抗時,曾經(jīng)的統(tǒng)治者就將手足無措。
比如蒙古軍隊中最精銳的部隊阿速軍,這支部隊即使在強悍的蒙古軍隊中也是出類拔萃的,曾立下大功。當起義爆發(fā)時,他們被派去鎮(zhèn)壓,這支部隊接到命令后,立刻出發(fā),日夜兼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先去搶了一把老百姓。
但是運氣不好,在搶劫回來后,正好碰到了起義軍,剛看到對方的旗幟,領(lǐng)隊的首領(lǐng)便大叫“阿卜,阿卜”(快跑),這支最為精銳的部隊就是這樣敗退的,退回去后還反復強調(diào)自己是遭遇數(shù)倍于自己的起義軍才敗退的。
就是這樣的軍隊素質(zhì),才使得元朝軍隊在起義初期顯得不堪一擊。
但隨著起義的擴大,元朝統(tǒng)治者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成吉思汗的血液在他們的血管里復蘇過來,他們重新整編了部隊,戰(zhàn)斗力也直線上升,先后鎮(zhèn)壓了全國很多地方的起義。
只要跨上馬,我們?nèi)匀皇莻ゴ蟮某杉己沟淖訉O!
而在元朝陷入危急之時,也出現(xiàn)了一些具有豐富作戰(zhàn)經(jīng)驗和軍事才能的將領(lǐng)。
其中最優(yōu)秀的一個,叫做擴廓帖木爾。
他還有個為人所熟知的名字——王保保。
擴廓帖木爾這個名字太拗口了,我們就稱呼他為王保保吧。
王保保是元朝名將察罕帖木爾的外甥,也是他的養(yǎng)子,在察罕被殺后,他承擔起了守護元朝的使命,并成為了明朝的主要敵人。
這個名字將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出現(xiàn)在我們的視野中。
【目標,元!】
朱元璋終于可以做他想做的事了,消滅元,為自己的父母報仇,而他提出的口號更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驅(qū)除胡 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這也是當時很多人的想法。
我們引用著名史學家吳晗先生的話來形容當時的局勢:“在這樣的情況下,戰(zhàn)爭的性質(zhì)改變了,不再是紅巾軍原來的階級斗爭的性質(zhì),而是一個漢族和蒙古族的民族戰(zhàn)爭?!?/p>
今天的蒙古族當然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但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當時的人們是不大可能和蒙古騎兵一同聯(lián)歡的。
事實上,他們等待這一天的到來已經(jīng)很久了。
是的,當時就是這樣。
【北伐開始】
至元二十七(1367)年十月,朱元璋派遣大將徐達、常遇春揮師北伐,這次北伐是有著特殊歷史意義的,公元十世紀初,石敬瑭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將北邊險要之地燕云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
此人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罪人之一。其人格之無恥,行為之卑劣,臉皮之厚度,后人難于匹敵。
他的這一行為使得從此中原王朝在與游牧民族的軍事斗爭中處于無險可守的被動地位。由于中原以步兵為主,而游牧民族以騎兵為主,割讓十六州以后,中原步兵們就要在千里平原上直接面對騎兵的沖擊。
從某種程度上說,整個宋朝就毀在了石敬瑭的手中,中原的士兵們不得不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抵抗游牧民族的侵略。直到整個大宋王朝的崩潰。
在燕云失陷四百年后,朱元璋開始了他的北伐,開始了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由南而北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
朱元璋此時又面臨新的選擇,該怎么進攻呢。
當時朱元璋已經(jīng)占據(jù)了江 浙和湖廣一帶,但元仍然占據(jù)著北方的大部分地區(qū)。要實現(xiàn)推翻元朝的目的,必須有一個明確的作戰(zhàn)計劃。
朱元璋并沒有選擇直接進攻元首都大都的策略,他認為要想徹底的擊敗元朝統(tǒng)治者,必須先攻取山東和河南,然后再圖大都。
這個策略被證明是正確的,因為此時的元朝實力還很強。
為了鼓舞軍隊的士氣,朱元璋在出征前對他的士兵和將領(lǐng)們說了一句話,以鼓舞他們的士氣。
“天道好還,中國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順,匹夫無不報之仇?!?/p>
我們可以想象到,朱元璋應該是咬牙切齒說出這句話的。
北伐正式開始,主將是堪稱明帝國雙璧的徐達和常遇春,他們并未讓朱元璋失望。經(jīng)過殘酷戰(zhàn)爭考驗的吳軍連續(xù)攻破元的防線,僅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占領(lǐng)了山東。
這一過程實在是無甚可寫,因為元軍實在是不堪一擊。
在王保保的心中,并沒有把朱元璋和徐達當回事,在他看來,徐達軍和被他打垮的那些紀律松散,戰(zhàn)斗力差的農(nóng)民起義軍沒有什么區(qū)別。他把自己的主力拿去對付與他爭權(quán)的李思齊,而只是將防守的任務(wù)交 給了他的弟弟脫因帖木兒,這位脫因帖木兒倒也是一位不錯的將領(lǐng),但和超一流的徐達常遇春相比,他還差得很遠。
徐達和常遇春用自己的軍事行動給他上了一堂軍事理論課,他在濟南還沒回過味來,就發(fā)現(xiàn)自己駐守的山東已經(jīng)遍插吳軍的旗幟。
徐達常遇春一刻不停,從山東出發(fā),分兵兩路,進攻河南,在這里,他們遇到了北伐途中最頑強的抵抗。
駐守在這里的是元梁王阿魯溫 ,他是一個比較有能力的將領(lǐng),危急時刻,他正確認識了形勢,集中了五萬軍隊,在洛水北岸布陣,等待敵軍到來。
應該說,他占據(jù)了一個很好的位置,這個有利地形帶給他兩個優(yōu)勢,如果敵軍敢于強攻,他就會召集軍隊擊其半渡,打一個措手不及,而且即使作戰(zhàn)不力,也方便撤退逃跑。
事實證明,他還是充分利用了地形的其中一個優(yōu)勢,當然,不是前者。
當徐達軍到達洛水時,他們并沒有蒙古軍隊想象中的躊躇,而是在第一時間就發(fā)動了進攻,而組織進攻者正是永遠當先鋒的常遇春。
他帶領(lǐng)軍隊象飛一樣的度過了洛水,目瞪口呆的元軍連部隊都還沒來得及組織起來,常遇春的鋼刀已經(jīng)架在了他們的脖子上。于是,“敵大潰,追奔五十余里”。梁王阿魯溫 做了俘虜。
此時王保保才意識到,自己面前對手的可怕。
但已經(jīng)太晚了。
【明朝的建立】
就在徐達與常遇春出征山東,大破元軍時,一個新的王朝在應天宣布了它的誕生。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應天宣布繼皇帝位,定年號為洪武,國號為明!
當然,在此之前,必然有一大批大臣勸朱元璋登基為皇帝位,而朱元璋的反應自然也是十分驚訝,然后連連推辭。
大臣們肯定不會甘休,于是磕頭的磕頭,尋死的尋死(當然只是說說),好像朱元璋不當皇帝他就活不下去。
朱元璋為了不讓大臣們難過,并挽救那些想尋死的大臣,只好勉為其難的登基了。
當然了,最后還要再說兩句比如我是被迫的,都是你們逼我之類的話。注意說這幾句話的時候臉上一定要露出十分痛苦的表情,就好像馬上要被拉去殺頭一樣難受。
歷史上的這套把戲大家應該也看慣了,封建社會歷來都是如此。但這一套不演也是不行的,大家各有所需,大臣演完后可以升官發(fā)財,朱元璋演完后可以做皇帝,可以說是雙贏。
不管我們?nèi)绾伪梢曔@套把戲,但王朝建立的事實及其對歷史深遠的影響的是存在的。
就在這一天,明王朝建立了,它將以自己獨特的生存方式延續(xù)二百七十六年,并將它的影響擴展到我們每一個人的身上。
它的光輝,它的榮耀,是我們每個人共同擁有的。
它的陰暗,它的丑惡,是我們每個人共同承受的。
1368年正月初四,這個日子將永遠被歷史所銘記,在這一天,一個偉大的王朝建立了。
放牛娃朱元璋坐在他的寶座上,看著跪在下面的文武百官,心中百感交 集。
他沒有想到,這個位置會屬于自己,其實他原先所要求的只是一碗飽飯,一個家,一個妻子,如果運氣好,能有一頭牛幫他耕地。
然而現(xiàn)實的殘酷逼迫他選擇了這一艱苦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沒有人可以陪伴他,他所能相信和依靠的,只有他自己。
如果再讓我選擇一次,如果我當時能吃飽飯,能活下去,我還會走這條路嗎?
這些已經(jīng)沒有意義了,放牛娃朱元璋,不,我們應該稱呼他為皇帝朱元璋了,他很明白:
走上了這條路,就不能再回頭!
在這里,我們還要介紹一下韓林兒,這位原先朱元璋的皇上現(xiàn)在哪里呢?
他已經(jīng)在江 底沉了一年了。
1367年,韓林兒坐船到應天,由朱元璋手下將領(lǐng)廖永忠迎接,結(jié)果在路上出了交 通事故,船沉了,事后廖永忠承認是自己干的。但問題在于,他有沒有得到朱元璋的指示呢?
我認為,這種可能性是很大的,朱元璋留著韓林兒只是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但當他滅掉陳友諒和張士誠后,就出現(xiàn)了一個尷尬的局面。
諸侯都沒了,要天子干什么?
朱元璋事后曾經(jīng)表白過自己,說他本無此意,是廖永忠自作主張,并且還公開指責他,說如果不是你小子自己干這件事情,以你的功勞,我本是要封你公爵的,現(xiàn)在為了懲罰你,只封侯爵。
這真是奇談,以廖永忠的功勞,如何與徐達、李文忠等人相比,可封公爵?給你個侯爵,自己偷著樂吧。
無論如何,朱元璋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
事情還未結(jié)束,朱元璋還有一個敵人,只有消滅了這個敵人,他才能成為真正的華夏之主!
在成功占據(jù)了山東和河南后,明軍向著最后的目標大都(今北京)前進,大都是元朝的首都,也是蒙古統(tǒng)治的中心,只要占據(jù)了大都,就可以宣告元朝的滅亡。
這無疑是極有吸引力的。
徐達和常遇春是幸運的,他們得到了這個可以名垂青史的任務(wù)。
洪武元年(1368)七月二十七日,徐達軍攻克通州,直逼大都,目標就在眼前!
大都作為元的中心,城防十分堅固,而且城中有大量的軍隊和糧食,足以堅守一年以上,而更為嚴重的是,就在離大都不遠的太原,王保保統(tǒng)帥的十萬大軍正虎視眈眈,隨時準備勤王。
徐達和常遇春充分估計了困難,做好了應對多種情況的準備,于八月二日才正式包圍大都。
然而讓他們吃驚的是,這里并沒有大軍駐守,也沒有元朝皇帝,這位仁兄聽到消息,七月二十八日就帶著老婆孩子跑了。
看來怕死的還真不少。
當徐達縱馬奔入齊化門時,他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在歷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筆。
中原政權(quán)失去四百年的燕云地區(qū)終于收復了,從此它就像母親的手臂一樣保衛(wèi)著自己的孩子,抵御著游牧民族的侵略。在它的庇佑下,明朝獲得了發(fā)展政治經(jīng)濟的時間和環(huán)境,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和延續(xù)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盛唐之后,經(jīng)歷長達四百年的戰(zhàn)亂,中原政權(quán)終于真正且完全掌握了這片大地的統(tǒng)治權(quán),在這片土地上,在明王朝的保護下,農(nóng)民勤勞耕作,商人來回奔波,先進的生產(chǎn)力不斷的向前發(fā)展。
這是不朽的歷史功績!
光榮屬于徐達、常遇春,更屬于朱元璋!
無論朱元璋所作所為是對還是錯,也無論后世對朱元璋如何評價,但屬于他的光榮無人可以拿走,他的不朽功勛無人可以否認!
朱元璋,歷史將證明你的偉大!
我們要說明一下,當時的元朝皇帝名叫妥歡貼睦爾,他的謚號是元惠宗,元順帝這個稱號,并不是元朝給他的,而是明朝對這位元朝亡國皇帝的一種調(diào)侃,朱元璋在這一點上頗有點幽默感,因為他放棄了堅固的大都,選擇了逃走,明朝認為他“順應天意”,所以稱呼他為元順帝。
元順帝推出了大都后,逃到了上都(今開平,內(nèi)蒙古正藍旗境內(nèi)),繼續(xù)做他的皇帝,歷史上稱之為北元,元作為一個全國性政權(quán)的時代結(jié)束。
元這個朝代滅亡了,但對于朱元璋和他的將軍們來說,挑戰(zhàn)才剛剛開始。
真正的對決,王保保!
在統(tǒng)治全國的元朝滅亡之后,蒙古貴族仍然企圖重新入主中原,不斷組織力量反攻。當時的局勢對于朱元璋來說并不樂觀。
此時王保保率領(lǐng)十余萬軍隊,占據(jù)山西、甘肅。丞相納哈出帶領(lǐng)二十余萬軍隊守遼東。而云南還有十余萬元軍,甚至高麗(今朝鮮)也仍然聽從元的統(tǒng)治。
這就好比朱元璋睡覺時,幫邊站著一群拿著大刀和長棍的人,隨時準備給他一下。
在這種情況下,徐達和常遇春又開始了進攻,這次他們的目標,正是王保保。
此時的元軍終于痛定思痛,重新整合了軍隊,元順帝也認識到了王保保的實力,將所有的軍事指揮權(quán)交 給了他。王保保終于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兵權(quán),他將名正言順的帶領(lǐng)精銳元軍與統(tǒng)領(lǐng)明軍的明朝第一名將徐達決戰(zhàn)。
徐達、常遇春在攻下大都后,分兵兩路,常遇春南下保定,從北路進攻山西。
徐達的部隊進軍漳德,從南路進攻。他們預備在太原合擊王保保,將他一舉殲滅,由于第一先鋒常遇春成為了北路軍的統(tǒng)帥,徐達軍的前鋒由湯和擔任。這位朱元璋的老朋友十分想搶頭功,他在沒有得到徐達許可的情況下,自行突進,攻克了澤州,在他看來,取得山西指日可待!
事實證明,他們把王保保看得太簡單了。
王保保等待的正是這個時刻,他利用湯和孤軍深入的機會,連夜集合大軍在山西韓店偷襲湯和,湯和率領(lǐng)的明軍慘敗,死傷數(shù)千人。
徐達軍陷入困境,這是他與今后的老對手王保保的第一次交 鋒。
此時,元順帝突然不順了,回到上都后,每天看到的都是草原和沙漠,還是大城市好,他有點后悔,自己為什么要逃出大都,韓店的勝利鼓舞了他,看來明軍并不可怕。于是他命令王保保集合主力,北出居庸關(guān),收復大都!
王保保經(jīng)過了周密的準備和計劃,帶領(lǐng)了十萬大軍,向大都攻擊。但在他的心中,卻有著兩種打算,如果徐達不去救援,他就趁機攻下大都,迎接元順帝歸位。如果徐達來援,他就以逸待勞,設(shè)下圈套,伏擊徐達。
這是一個萬無一失的計劃,無論徐達選擇哪條路,他都是勝利者。
可是徐達卻選擇了第三條路,一條讓他哭笑不得的路。
徐達在得到王保保進攻大都的消息后,冷靜的分析了局勢,他看透了王保保的打算,決心給他一個意料不到的驚喜。
你不是要攻打大都嗎,我就打你的太原!
徐達認為大都有大軍駐守,而且城防堅固,不足為慮。退一萬步說,即使丟了,再打回來就是了,賠得起。而王保保就不同了,他傾巢而出,太原成了空城,而明軍的主力離太原很近,王保保如果沒有了太原,就只能去關(guān)外放羊了。于是他連夜帶領(lǐng)騎兵直搗太原。
其實徐達的目標也不是太原,而是王保保,他相信王保保一定會回兵救援的。
果不其然,王保保得到這個消息,大為吃驚,立刻率領(lǐng)十萬騎兵回救太原,他回擊速度十分之快,在太原附近遭遇了徐達。
此時徐達的軍隊以騎兵為主,而步兵大隊還未趕到,士兵數(shù)量只有王保保的一半。
兩支騎兵部隊就這樣相遇了,這也是中原政權(quán)的騎兵與縱橫天下的蒙古騎兵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交 鋒。
【怎樣戰(zhàn)勝騎兵】
自古以來,騎兵都是最具威力的兵種之一,在馬的幫助下,原本柔弱的步兵成為了具有高度的突擊性和機動性的部隊,而不幸的是,在中國歷史上,除了少數(shù)幾個王朝外,其軍事力量都是以步兵為主的。這就使得他們在面對騎兵時吃了大虧。
但騎兵并不是不可戰(zhàn)勝的,事實證明,古羅馬的重步兵是可以用長矛陣克制騎兵的,可是中國人向來沒有穿幾十公斤盔甲的習慣,而且當時并沒有中西交 流制度。中國人有中國人的辦法,他們不斷研究著以步兵制騎兵的方法,其中的成功者之一是諸葛亮。
在他統(tǒng)治下的蜀軍,是曹操軍團 的噩夢。
他發(fā)明了若干武器來克制騎兵,首先是絆馬釘,這個玩意兒設(shè)計獨特,不管你怎么扔到地上,總有一面鐵釘朝上。打仗前就灑在騎兵即將沖擊的地帶,騎兵到來時,馬蹄就會被扎爛。其使用方法類似今天修自行車的小販在路上灑圖釘。當然,唯一的區(qū)別在于,馬被扎后,是不會有人幫你補的。
第二招是大車,諸葛亮的軍隊都配備有木車,當發(fā)現(xiàn)騎兵時,就將木車擋在步兵前面,用來阻擋騎兵沖擊,也算是木械化部隊了。
最狠的是第三招,也是諸葛亮最神奇的發(fā)明,連弩,這絕對是當年的機關(guān)槍,據(jù)史料記載,這種連弩是一擊十發(fā),殺傷力極大,所以當年的魏軍騎兵很畏懼與蜀軍交 鋒。
但這種方法操作性太強,而且不適合進攻,所以使用的范圍并不大。
到了宋朝,在與西夏和遼的戰(zhàn)斗中,由于步兵長期打不過騎兵,為改變這種被動局面,不知是哪位天才一拍腦袋,想出了以幾千名步兵組成大方陣,還取了個學名,所謂“以步制騎”。
上陣交 鋒,其結(jié)果是,打也打不了,跑也跑不掉。直到天才將領(lǐng)岳飛出現(xiàn)并組建了專業(yè)騎兵岳家軍后,中原政權(quán)才算是揚眉吐氣了一把。抵御住了金國騎兵的攻擊。
到了元朝,以騎兵起家的蒙古軍把騎兵戰(zhàn)術(shù)發(fā)展到了極致,并依仗這一戰(zhàn)術(shù)橫掃天下。他們驕傲的認為,只要自己有馬,就不用擔心自己的統(tǒng)治被推翻。
然而就在蒙古騎兵威風凜凜的在官道上呼嘯而過,兩邊的南人百姓只能俯首躲避時,那些低垂下的頭所思考的并不只是往哪里躲避,他們中間的很多人都堅信,一定有辦法打敗這些騎兵,一定有辦法的。
其實方法很簡單,只是實行起來很困難。
【沖擊!騎兵對騎兵】
綜觀歷史上強盛的中原王朝,都有一支強悍的騎兵部隊,而此時的明朝也是一樣,徐達和常遇春都是非常厲害的騎兵將領(lǐng)。他們對騎兵調(diào)配自如,選擇突破方向準確,對騎兵的使用已到了得心應手的地步。
在被元朝統(tǒng)治的九十余年里,中原的人們不斷向他們的敵人——蒙古騎兵學習 著使用騎兵以及戰(zhàn)勝騎兵的戰(zhàn)術(shù)。
在漫長的積累和等待后,拿起武器反抗的人們終于走到幕前,和他們的騎兵老師蒙古軍隊決戰(zhàn)。而徐達和常遇春正是其中最為優(yōu)秀的代表。
現(xiàn)在,他們正面對著蒙古軍隊最勇猛的將領(lǐng)王保保。
洪武元年(1368)十二月一日,徐達率領(lǐng)明軍騎兵抵達太原城下,與回師救援的王保保軍對峙于太原城外。但由于兵力不如王保保,徐達始終沒有發(fā)動進攻,王保保不知對方葫蘆里賣的什么藥,自己及時趕到,徐達跑來偷襲太原的目的沒有得逞,但他居然不打也不撤,實在無法理解,于是他一時間也不敢動彈。
十二月四日,常遇春經(jīng)過三天的觀察和思考,對徐達說出了自己的意見:“我軍步兵未到達,如果只以現(xiàn)在這些騎兵與敵人對攻,只會增加自己的傷亡,不如選擇深夜偷襲敵營?!保ㄎ因T兵雖集,步卒未至,驟戰(zhàn)必多殺傷,夜劫之可得志)
這個意見毫無疑問是正確的,常遇春實在是一代名將,眼光獨到,判斷準確。似乎是天助徐達,就在這個時候,太原守將豁鼻馬派使者投降,并表示愿意充當內(nèi)應(這應該算是個蒙奸)。
一切都預備好了,馬已喂好,刀已磨亮,只等晚上動手了。
當天晚上,王保保沒有睡覺(算他運氣好),這個愛學習 的人,此刻正坐于軍營之中秉燭夜讀兵書,突然聽見外面喊聲大作,他心知不妙,當機立斷,毅然決定逃跑,逃跑時頗為狼狽,光著一只腳跑出大營,匆忙騎上一匹馬,就飛奔出營。
您問那十萬大軍怎么辦?連我的鞋都不要了,還要軍隊干什么?可見名將就是名將,懂得權(quán)衡利弊,畢竟自己的命最重要,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嘛。
可那十萬大軍沒有了主帥,就像沒頭的蒼蠅,四萬人被殲滅,余者全部逃散,王保保在衛(wèi)隊的保護下一口氣逃出上百里,可是常遇春并沒有放過他。
常遇春深知除惡務(wù)盡的道理,連夜出擊,王保保叫苦不迭,邊逃邊戰(zhàn),等他逃往大同時,他的身邊只剩下了十八名侍衛(wèi)。而常遇春一口氣追擊到了忻州才撤回。
這是一場真正的殲滅戰(zhàn),也是中原騎兵對蒙古騎兵的第一次大勝。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在攻克山西后,徐達帶領(lǐng)軍隊繼續(xù)進攻陜西,此時的陜西是由地主武裝李思齊和張良弼等人鎮(zhèn)守,中國歷史上,由于地形問題,大凡從山西進攻陜西,都是極為艱苦,難以攻下。從最初的秦國據(jù)守函谷關(guān)據(jù)六國,到后來的日本人侵略中國,拚了老命,卻始終無法踏入陜西一步。
但這次情況不同。
李思齊身經(jīng)百戰(zhàn),但他并不想打仗,他對元朝很難說有什么深厚的感情,他組織軍隊對抗起義軍,說到底不過是怕那些泥腿子搶了自家的糧食。所以當徐達軍進攻時,他一退再退,一直退到臨洮,感覺戲也演夠了,對元朝有了交代,就投降了。而張良弼和他的弟弟張良臣可謂是不識時務(wù),先降后叛,堅守慶陽,后被徐達討平,終究沒有掀起什么大風浪。
至此,陜西和山西平定,北方的大部地區(qū)落入了明軍之手,為后來與元的決戰(zhàn)做好了準備。
新王朝對舊王朝都有趕盡殺絕的習慣,如南宋的殘余部隊逃到了崖山(今廣東新會),元朝軍隊還不放過,硬是把他們趕到了海上全部消滅。世易時移,現(xiàn)在輪到朱元璋了。
元順帝不喜歡荒涼的上都(開平),想要回到大都(北京),朱元璋卻連上都也不想讓他呆了。
洪武二年六月,常遇春出兵開始了北伐,但他沒有想到的是,這竟然是自己的最后一次出征。
與他一同出征的是李文忠,兩人帶領(lǐng)八萬步兵,一萬騎兵開始了這次遠征。在常遇春那種特有的突襲攻擊方式下,元軍不堪一擊。北伐軍先攻錦州,擊敗元將江 文清,后攻全寧,擊敗元丞相也速,軍隊絲毫不停,進攻大興州,擊敗元軍并擒獲元朝丞相脫火赤。
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內(nèi),元精心設(shè)置,號稱可防二十年的抵御防線,在常遇春面前就像豆腐一樣軟弱,這位明朝第一先鋒在他人生的最后一戰(zhàn)中充分顯現(xiàn)了銳不可當?shù)耐?。他帶領(lǐng)騎兵一路馬不停蹄,逼近上都!
元順帝此時正在上都,聽說明軍攻來,他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特長——逃跑,帶著老婆孩子連夜遁去。一直逃到了應昌(今內(nèi)蒙古達來淖爾湖),狼狽不堪,在他逃跑的途中,應該可以充分體會一百年前宋朝君主的心情。而后來的事實證明,這并不是他最后一次搬家。
常遇春一向是窮追猛打的,他追擊幾十里,殺掉了宗王慶生和平章鼎珠,此戰(zhàn)還俘虜了上萬蒙古兵,在打仗的同時,常遇春東西也沒少拿,他把元順帝的家當馬三千匹,牛五萬頭全部帶了回來。
此戰(zhàn)毫無懸念,也沒有什么激烈的戰(zhàn)斗,這并不是因為元軍軟弱,而是由于常遇春太快,他就像一個高明的劍客,手持利劍,在對手反應過來之前,已經(jīng)直插對手的心臟!這樣的對手太可怕了。
常遇春勝利班師,經(jīng)過柳河川時,暴病而死,年四十。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還!〗
綜觀常遇春的一生,從太平之戰(zhàn)自告奮勇,到北出沙漠,所向無敵,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他是真正的軍事天才,是真正的第一先鋒。他的生命就像燦爛的流星,雖然短暫,卻是那樣的光耀照人,他的軍事才能和功績也將永遠為人們所傳頌。
在常遇春北伐的同時,徐達也正在關(guān)中奮戰(zhàn),他派遣部將張溫 (相當厲害)前去攻取甘肅,張溫 進展順利,很快就攻下了蘭州等地,就在徐達節(jié)節(jié)勝利之時,危險也正向他靠近。
【王保保的計劃】
王保保在敗退回太原后,并沒有采取大的軍事行動,他在觀察徐達的動向。在經(jīng)過前兩次的交 鋒后,他已經(jīng)很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眼前的對手有多可怕。如果沒有好的機會,他是絕對不會出擊的。
高手過招,最忌心浮氣躁,王保保的直覺告訴他,現(xiàn)在只能等待。
當他發(fā)現(xiàn)張溫 孤軍深入,攻取蘭州后,一直躲在家睡覺的王保保敏銳的感覺到,機會到了。
他立刻動員了十余萬大軍,兵分兩路,先以步騎數(shù)萬圍攻蘭州,但蘭州并不是他的最終目的,只是一個誘餌。他把主力隱藏起來,駐兵十萬在地形險要的定西。這一招在兵法上叫圍點打援。
他相信自己的判斷,蘭州對于明軍太重要了,他們一定會派兵來救的,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等魚上鉤了。
他的判斷沒有錯,很快第一條魚就來了。
在得知蘭州被圍后,明將于光率部前來救援,當他到達蘭州附近時,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陷入了元軍的包圍,在奮戰(zhàn)之后,全軍覆沒,于光戰(zhàn)死。
王保保終于取得了這次計劃中的第一個勝利,但也有一件事情他沒有想到,那就是蘭州的守將張溫 的能力。
當數(shù)萬大軍把蘭州圍得水泄不通的時候,張溫 卻毫不慌張,他分析了敵情后,正確的作出了主動出擊的判斷,他親自帶領(lǐng)三千人突襲城外數(shù)萬敵軍,居然打敗元軍,使其后撤幾十里,為后來的定西之戰(zhàn)爭取了時間。
當然除了這件事情讓王保保意外,其他的一切都在計劃之中,他仍然采取這種方式,等待著第二條魚上鉤。
第二條魚確實來了,不過卻是一條鯊魚。
王保保的軍事行動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洪武三年(1370)正月初三,朱元璋召開軍事會議,他看透了王保保的企圖,制定出了一個更為復雜的計劃。
計劃是這樣的,首先命徐達為征虜大將軍,李文忠為左副將軍,馮勝為右副將軍,鄧 愈為左副副將軍,湯和為右副副將軍率軍出征。當時元順帝正在應昌,而朱元璋一向是個要么不做,要么做絕的人,他準備讓元順帝再搬遠一點,如果能夠趕去西伯利亞當然最好,就算不行,也不能讓他過得舒服。
他命令不要再救援蘭州,而是讓大將軍徐達自潼關(guān)出西安直接攻擊定西,與王保保決戰(zhàn);另外一路,讓左副將軍李文忠出居庸關(guān)入沙漠攻擊應昌,去幫元順帝搬家。
同時,為了迷惑王保保,他還命令大將金朝興、汪興祖分別進攻山西、河北北部元軍,以吸引元軍注意力,策應主力作戰(zhàn)。
這個計劃可謂是天衣無縫,王保保也確實沒有識穿朱元璋的計策。他仍然在定西守株待兔,可惜他的對手是朱元璋和徐達,不是兔子。
洪武三年(1670)二月,四路大軍同時出發(fā),一時之間,軍報紛紛傳到王保保處,戰(zhàn)局亂成一片,二十五日,王保保得到消息,金朝興攻克東勝州。三月二十三日,他又得知,汪興祖攻克朔州。而李文忠已經(jīng)出居庸關(guān),正在他手忙腳亂之時,真正的敵人已經(jīng)靠近。
三月二十九日,徐達率師進抵定西。王保保已經(jīng)退無可退,只能決一死戰(zhàn)了。
定西的沈兒峪即將成為決戰(zhàn)的戰(zhàn)場。
【王保保的應對】
這一次,徐達帶了將近四十萬人進攻王保保,為達到突擊的效果,他親自率領(lǐng)十萬軍隊連夜奔襲定西,元軍已經(jīng)做好了迎戰(zhàn)的準備,然而接下來發(fā)生的事情讓他們墮入云里霧里。
徐達的十萬人到達后,并沒有任何作戰(zhàn)的表示,相反,他的軍隊第一個行動是去找木頭,修房子和營寨,元軍大惑不解,難道他們想在這里常?。?/p>
統(tǒng)帥王保保卻明白徐達的用意,他不住的感嘆,徐達真是深通兵法之人,王保保守住定西沈兒峪的目的就是為了誘敵攻堅,并伺機反攻,然而徐達不上他的當,先扎穩(wěn)陣腳,慢慢對付他。
這個人真是不容易對付啊。
更讓他郁悶的是,明軍三月二十九日到達,卻不急于出戰(zhàn),只是用小股部隊試探,讓元軍煩惱不已。而到了四月五日,情況出現(xiàn)了惡化。
從四月五日起,徐達將士兵分成三班倒,不斷派士兵到王保保兵營放火,襲擊,如果不搞這些,他們也沒有閑著,就在元軍營帳前敲鑼打鼓,還有吊嗓子的,甚有開場唱戲的苗頭,元兵又累又餓,不得休息。逼急了,想要進攻,又礙于敵方營壘堅固,只能看著干著急。
王保保再也坐不住了,他明白,這樣下去,軍隊不被打垮,也被鬧垮了,他不得不出擊了。
六日,王保保通過當?shù)厝说闹敢?,找到了一條小路,可以抄明軍的側(cè)翼,他派遣了一千精兵對明軍發(fā)動了突然襲擊,明軍萬沒有想到元軍會突然出現(xiàn),陣勢大亂,左軍大將驚慌失措,脫離了指揮位置,元軍得以攻入內(nèi)營,眼看明軍就要大亂,此時徐達在中軍帳內(nèi)聽到外面大亂,他沒有像王保保一樣驚慌失措,而是靜聽動靜,并依靠他的軍事直覺判斷出這不過是小股部隊的偷襲,于是他騎馬趕往側(cè)翼,并親自持劍督戰(zhàn),士兵們看到他的身影,頓時士氣大震,將元軍擊潰。
在危急時刻判斷出敵情,并能夠及時應對,是一個將領(lǐng)最重要的素質(zhì),徐達不愧名將之威名。
元軍潰敗后,王保保以為明軍會收斂一點,沒有想到剛收兵回營,明軍又開始開臺唱戲了,這下子王保保也沒有辦法了,他晚上也睡不著,只有苦笑著看著對面盡情表演的明軍。
其實他也煩惱不了多久了,因為明軍的目的已經(jīng)達到了,他們即將采取行動。
就在元軍被吵得不得安寧卻又無計可施時,四月七日夜里,明軍突然停止了以往的喧囂,元軍大喜,紛紛開始休息,雖然他們心里也知道,明軍的這次安靜并不尋常,但長期不能睡覺的痛苦實在讓他們無法忍受。于是個個倒頭就睡。
在元軍開始休息的同時,等待多時的徐達正在檢閱他的士兵,這么長時間的等待,就是為了今晚!他十分清楚,今晚是最好的時機,也是唯一的機會。王保保占有地利,而且有十萬之眾,自己遠道而來,糧草無法長期維持下去,這個機會一定要抓住,如果不能一鼓作氣擊敗對方,最后的失敗者就會是自己。為了取得勝利,他作出了一個決定。
最大程度發(fā)揮士兵的戰(zhàn)斗力,是將領(lǐng)的責任,一般來說,將領(lǐng)們是利用自己的謀略和軍事調(diào)度來達到這一目的,然而當戰(zhàn)斗到了最關(guān)鍵時刻,所有的軍事智慧都無法再發(fā)揮作用時,將領(lǐng)們就只剩下最后一招,親自上陣。
徐達在出征前,將他的部隊放在前列,以保證所有的士兵都能看到他的帥旗,無論士兵們在何處奮戰(zhàn),只要看到這面旗幟,他們就會有勇氣戰(zhàn)斗下去。
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卻也是唯一的辦法。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zhàn)與不可以戰(zhàn)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
——孫子兵法〗
徐達五條全占,豈有不勝之理!
就在元兵熟睡時,徐達以中央突破戰(zhàn)法,偷襲元軍中軍,元軍實在過于疲倦,甚至有的士兵聽到了喊聲,也無力起身,乖乖的做了俘虜。明軍在徐達的帶領(lǐng)下,以雷霆萬鈞之勢,全殲元軍,十萬大軍就此崩潰。
此時王保保正在中軍營休息,事實證明,他在逃跑方面是很有點天賦的,這位仁兄在大亂之中,反應仍然十分敏捷,搶過了馬,還順道帶上了自己的老婆孩子,向北方逃去。一片混亂之中,尚能如此周全,不服不行啊。
此戰(zhàn)明軍大敗元軍,生擒元剡王、元濟王及文武大臣一千九百余人,蒙古士兵八萬四千余人(可怕的數(shù)字)。王保保又一次全軍覆沒,這一次,他連十八個侍衛(wèi)都沒有,只帶著老婆孩子逃到了黃河邊,想起慘況,唯有抱頭痛哭。
很多史書寫到這里就沒有了,這是不太符合邏輯的,因為王保保沒有長翅膀,也沒有摩托車,不可能飛過黃河,所以就在這里丟下王保保也是不太厚道的。其實如果考察歷史中的很多細節(jié),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有趣的地方。
仔細分析王保保過黃河的經(jīng)歷,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平時多學幾種技術(shù)是多么的重要。
王保保到了黃河邊后,沒有渡河的船只,但名將是不會被難倒的,他不知去哪里找來了根木頭,讓他的老婆孩子趴在上頭,全家老小就抱著這根木頭過了河。(保保與其妻子數(shù)人從古城北遁去,至黃河,得流木以度)
可以看出,王保保一定很擅長游泳,另外他應該還有一定操縱船只的能力,定西在甘肅境內(nèi),是黃河上游,此地水流湍急,劃船也不一定能橫渡,而他抱著木頭就能過黃河,實在是一種本事。這真是個多才多藝的人啊。
王保保上岸后,望著對岸的景色,悲痛欲絕,在不久之前,他還有一支龐大的軍隊,現(xiàn)在卻只剩下了自己和老婆孩子。
十萬大軍,毀于一旦!
向?qū)Π哆b拜后,他騎上馬向和林(今蒙古烏蘭巴托西南)奔去,在那里他還能夠東山再起。
事情還沒有完,我還有機會的。
在王保保潰敗的同時,李文忠正在幫元順帝搬家,他自出居庸關(guān)以后,連續(xù)擊敗阻擋他的元太尉蠻子(不是外號)、平章沙不丁朵耳只八刺(名字比較長),并再次攻克開平,五月二十一日,他到達了元順帝的老巢應昌。
元順帝確實是個可憐的人,自洪武二年(1369)被迫搬家后,在應昌只住了幾個月,就死掉了,他這個皇帝當真是相當窩囊。可是追悼會還沒來得及開,老相識李文忠又一次不請自來,此時的元朝倒是相當硬氣,想要固守??墒枪淌匾彩且袑嵙Φ?,何況攻城的是李文忠。
李文忠絲毫不客氣,既然你不肯自己搬,那就只有幫你了。
他攻城效率之高,令人驚嘆,攻下應昌只用了一天,蒙古騎兵素來以速度快,機動性強聞名,但面對李文忠這樣的進攻速度,他們也只有瞠目結(jié)舌了。
由于沒有想到李文忠如此厲害,城里的王公貴族們都沒來得及跑,元順帝的老婆們?nèi)勘环?,王公大臣們?nèi)勘蛔ィ渲羞€包括元順帝的孫子買的里八刺。
唯一跑掉的是元順帝的兒子愛猷識理達臘,也就是后來的元昭宗。他跑到了和林,和王保保會合,這對難兄難弟抱頭痛哭,立志報仇雪恨。
說到這里,大家可能有疑問,為什么王保保如此慘敗,還要稱呼他為名將呢,這涉及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名將是什么樣的人。
【名將是怎樣煉成的】
如同前面所說,我們會對歷史中某些本質(zhì)性的東西進行分析,當然了,還是用我的方式。
很多人都羨慕名將的風采,也很想體會一下在戰(zhàn)場上指揮千軍萬馬的感覺,所以軍事論壇里往往人滿為患,很多軍事迷都恨自己沒有出生在金戈鐵馬的年代。
但實際情況是,歷史上的名將畢竟只是少數(shù),大多數(shù)的都是類似三國志游戲里面的小兵,上陣不久就被殺死。而且名將絕不是那么容易煉成的。
在下就此談一下看法,因為這也有助于我們了解后來的明朝大將們的成長過程和經(jīng)歷及明朝軍事制度的一些問題。
在成為名將的道路上,我們要經(jīng)歷六個坎坷,讓我們以六個年級來標明他們,只有戰(zhàn)勝眼前的坎坷,才能升入下一個年級。當然,有些天才同學不需要經(jīng)過這六個年級,生下來就會打仗,也是有的,不過極少,我們可以忽略。
好了,名將學校開學了,第一個年級要學習 的是軍事理論。所有想成為名將的人,必須要學習 一些經(jīng)典的理論知識,包括孫子兵法、吳子兵法等等,只有在積累了大量的理論知識后,你才能跨入下一個年級,但這個年紀有一個很特殊的規(guī)定,因為有些同學家里窮,買不起書本,所以他們只能在實戰(zhàn)中去學習 這些理論。他們之中的優(yōu)秀代表就是李云龍同學。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實在沒有說錯的,這些在實戰(zhàn)中學習 理論的同學將可以跳過第二個程序,直接進入第三個程序。
我們還是和大多數(shù)同學一起,來看看第二個年級要學習 些什么,第二個年級學習 的內(nèi)容是實戰(zhàn)。這是極為重要的,那些理論中學習 的優(yōu)秀者如果不能過這一關(guān),他們就將被授予一個光榮的稱號——紙上談兵,這個稱號的第一個獲得者是趙括同學,授予者是二年級的年級主任趙奢。
我們來解釋一下為什么實戰(zhàn)如此重要,這是因為雖然軍事理論都是高年級的學長們經(jīng)驗總結(jié),但由于他們寫這些東西的時候,情況和現(xiàn)狀是不完全一樣的,在實戰(zhàn)中,如果照搬是要吃大虧的。趙括同學就是沒有學好,才不能畢業(yè)的。
作為一個學員,想成為名將,一般都是從小兵干起,當然除了高干子弟外,比如趙括同學,由于年級主任趙奢是他父親,所以他一開始就是大將,這是不妥當?shù)摹?/p>
因為只有戰(zhàn)場才能讓一個人成為真正的名將,他必須親手持刀去追擊敵人,見識戰(zhàn)場的慘烈,明白人被刀砍是要死的,了解你不殺我,我就殺你這條戰(zhàn)場上永不過時的真理,知道所謂打仗就是以性命相搏,他們才會明白什么是戰(zhàn)場,什么是實戰(zhàn)。
大多數(shù)學員會在這一關(guān)被淘汰,他們會改行,一生當一個軍事票友,這對他們來說并不見得是一件壞事。
而留存下來的那些學員,在殘酷的實戰(zhàn)中逐漸了解了戰(zhàn)爭的規(guī)律,開始真正走上名將之路。
好了,我們帶領(lǐng)剩下的學員來到三年級,三年級要學習 的是冷酷。
成為一個名將,就必須和仁慈、溫 和之類的名詞說再見,他必須心如鐵石,冷酷無情,當然歷史上也有很多以仁出名的儒將,但請大家注意,他們的仁是對士兵和老百姓而言的,對敵人他們比誰都冷酷。
所謂仁不帶兵,義不行賈,冷酷不是殘忍,不是殺戮無辜的老百姓,而是堅忍,比如你的一個很好的朋友觸犯了軍紀,但你為了執(zhí)行軍紀,一定要殺了他,只有這樣,你才能控制軍隊,即使他是你最要好的朋友,甚至是你的親人,你也要這樣做。
這才是真正的冷酷!
學員們將在戰(zhàn)場上學會冷酷,他們可能都是善良的年輕人,平時從不與人爭吵,但當他們走上戰(zhàn)場,親眼看到自己的同鄉(xiāng)和戰(zhàn)友被敵人殺死,或者身負重傷在地上痛苦的呻吟,他們會被憤怒和痛苦所鼓動,毫不留情的殺死一切與自己敵對的人,給地上的傷兵補上一刀,然后一個人在尸體旁邊喃喃自語,就在這地獄一般的環(huán)境中,他們變了。
從殺雞都怕見血到敵人的腦漿和鮮血濺到身上渾然不知,從溫 文爾雅到冷酷無情,他們在殘酷的環(huán)境中畢業(yè)了,不合格者將被淘汰,而那些心如堅石的人將進入四年級的學習 ,他們離成為名將越來越近。
四年級要學習 的是理智,這也是極為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們作為普通人,生活中會被許多事情左右自己的情緒,比如買彩票 中個二等獎幾百塊,你也會高興半天,要是炒股票賺了大錢,就更不用說了。那么如果你玩的游戲是以人命為賭注呢?你會有何反應。
當你在極度緊張的環(huán)境中與敵人僵持了很長時間,突然敵人退卻了,你能遏制住心中的激動,先判斷形勢再去追擊嗎?當你抵擋不住敵人的進攻,全軍即將崩潰時,你能及時冷靜下來,發(fā)現(xiàn)敵人的弱點嗎?
是的,這太難了,我們都是凡人,都有感情,容易激動,而我們的學員們就必須保持冷靜和理智,在任何時候都不被感情左右,就如同賽車一樣,賽車是一項激情四射的運動,然而車手卻必須保持絕對的冷靜。
這就是四年級學員要做到的,能過這一關(guān)的人,已經(jīng)很少了,剩下的精英們,我們繼續(xù)前進!
五年級是最重要的一個年級,在這個年級里,學員們要學習 的是判斷。
這是名將的重要特征,不需要理由,不需要依據(jù),你能依靠的就是你自己的判斷。你要明白的是,你所掌握的是無數(shù)士兵的生命,而所有的人都等著你拿注意。
小兵只管打仗,遇到問題,他會問伍長,伍長會問百戶,百戶會問千戶,千戶問指揮,你就是指揮,你還能去問誰?!
在士兵的眼中,你就是上帝,就是主宰世界的神!他們能否活下來就看你的了!
兵法之所以奇妙,關(guān)鍵在于一個變字,所謂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 海!戰(zhàn)場是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決斷只在一線之間,進攻還是防守,前進還是退卻,都要你拿注意,在你身邊也許有一大群參謀,但他們往往并不站在真理一邊,決斷的還是你。如果參謀比你高明,為什么要你當主帥?!
如果你能從那變化莫測的世界中,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妙,并就此做出正確的決斷,那么恭喜你,你已經(jīng)具備了名將最主要的素質(zhì)。但是還有一關(guān)是你必須通過的,只有過了這一關(guān),你才是真正的名將。
現(xiàn)在我們來到最后一個年級,這個年級我們要學習 的是堅強。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學習 內(nèi)容,所謂勝敗兵家常事,不過安慰自己而已,打了敗仗,死幾萬人,你能承受這樣的心理壓力嗎,你怎么去面對那些士兵的家人,怎么有臉去見將指揮權(quán)交 給你的上級?那是幾萬人命,不是幾萬只雞!
然而你的選擇只能是堅強,即使你屢戰(zhàn)屢敗,但必須屢敗屢戰(zhàn)!我們可以想象,當你數(shù)次敗在同一個人手下時,你會畏懼這個人,所謂的恐某癥就是這么來的,即使你有著杰出的軍事才能,不能戰(zhàn)勝自己的軟弱,還是不能成為名將的。
而那些最優(yōu)秀的人能夠從失敗中爬起來,去挑戰(zhàn)那個多次戰(zhàn)勝自己的人,這才是堅強!
當你具備了以上所有條件后,你就成為了真正的名將,但還有一點,是你必須具備的,那就是運氣。
說起來似乎有點滑稽,這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沒準就在你萬事俱備,準備大展身手時,一支冷箭射來,就此死掉,那才是比竇娥還冤,你的一切抱負和能力都無法展現(xiàn)了。戰(zhàn)史上只會這樣記載,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人在戰(zhàn)場上被不知名小兵射死,其人具體情況不詳。
所以名將之路是一條艱苦的道路,非大智大勇,大吉大利之人不能為。
〖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p>
在這變化無窮的戰(zhàn)場上,要想成為真正的軍神,你必須在一次次的殘殺中幸存下來,看著周圍的人死去,忍受無盡的痛苦,在戰(zhàn)爭中學習 戰(zhàn)爭,努力獲取那不為人知的奧秘和規(guī)律,經(jīng)歷無數(shù)次失敗,有勇氣從無數(shù)士兵的尸體上站立起來,去打敗對手。
這才是真正的名將之路,一條痛苦、孤獨、血腥的道路,在這條路上,能信任和依靠的人只有你自己。但只要你走到終點,光榮和勝利就會在那里等待著你。
無論是徐達、常遇春、王保保還是后來的戚繼光、袁崇煥都是這樣的名將,他們就是這樣成長起來的。他們完全有理由為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而驕傲和自豪。
所以當不成名將的各位學員,你們完全不必為此而悲傷失望,因為這工作不是一般人能干的,甚至可以說,不是人能干的,諸位普通學員,還是回去做老百姓吧,那才是快樂的生活。
在對北元戰(zhàn)爭連續(xù)取得勝利后,元軍終于明白了眼前的這個敵人已經(jīng)不是當年那個容易欺負的南宋政權(quán),而是一個可能徹底消滅自己的強大對手。
王保保明白,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等待??倳袡C會的。
兩年后,一直龜縮的元軍終于慢慢向明朝伸出了觸角,他們四面出擊,趁明軍后撤,他們又占領(lǐng)了東自吉林,西至甘肅、寧夏北部的廣大地區(qū),他們以這些要塞為根據(jù)地,不斷向明軍進攻,使用的還是最讓人討厭的游擊戰(zhàn)術(shù),你打他就跑,你走他又來。
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與他的將領(lǐng)們開始討論采取何種方式對付北元,在應對方法上出現(xiàn)了分歧,包括徐達在內(nèi)的大多數(shù)人贊成進攻,一次性解決北元。但也有人反對。
反對的人有兩個,一個是劉基,另一個是朱元璋。
劉基認為北元還有強大的實力,而且更重要的是,王保保還活著(保保未可輕也)。至于朱元璋,他更多的是憑借自己那天才的軍事直覺。如果在十年前,他可能會堅持自己的看法,以防守為主,但現(xiàn)在不同了。
他現(xiàn)在是一個偉大國家的君主,不可能再示弱于人,于是他同意了徐達等人的要求,擬定進攻計劃。
從這一情況可以看出,劉伯溫 之名確實并不虛傳,他完美的詮釋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shù)人手中的規(guī)律。而朱元璋也證明了他獲得天下絕無半分僥幸。
領(lǐng)導就是有水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