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暴力的人,是強壯的,懂得克制暴力的人,才是強大的。
在下次戰(zhàn)爭到來之前,必須和平,這就是皇太極的真實想法。
袁崇煥也并非善類,對于這次談判,他在給皇帝的報告中,做出了充分的解釋:
“奴死之耗,與奴子情形,我已備得,尚復(fù)何求?”
這句話的意思是,努爾哈赤的死訊,他兒子的情況,我都知道了,還有什么要求呢?
談來談去,就談出了這么個玩意。
談判還是繼續(xù),到第二年(天啟七年)正月,皇太極又派人來了。
可這人明顯不上道,談判書上還附了一篇文章――當年他爹寫的七大恨。
但你要說皇太極有多恨,似乎也說不上,因為,就在七大恨后面,他還列上了談判的條件,比如金銀財寶,比如土地等等。
也就是想多要點東西嘛,辛苦。
袁崇煥是很幽默的,他在回信中,很有耐心地逐條批駁了努爾哈赤的著作,同時表示,拒絕你的一切要求。這意思是,雖然你爸憋屈死了,我表示同情,但談歸談,死人我也不買賬。
過了一月,皇太極又來信了,這哥們明顯是玩上癮了,他竟把袁崇煥批駁七大恨的理由,又逐條批駁了一次,當然正事他也沒忘了談,這次他的胃口小了點,要的東西也減了半。
文字游戲玩玩是可以的,但具體工作還要干,在這一點上,皇太極同志的表現(xiàn)相當不錯,就在給袁崇煥送信的同時,他發(fā)動了新的進攻,目標是朝鮮。
天啟七年(1627)正月初八,阿敏出兵朝鮮,朝軍的表現(xiàn)相當穩(wěn)定,依然是一如以往地不經(jīng)打,一個月后平壤就失陷了,再過一個月,朝鮮國王就簽了結(jié)盟書,表示愿意服從后金。
朝鮮失陷,明朝是不高興的,但不高興也沒辦法,今天不同往日了,家里比較困難,實在沒法拉兄弟一把,失陷,就失陷了吧。
一邊談判,一邊干這種事,實在太過分了,所以在來往的文書中,袁崇煥憤怒地譴責了對方的行徑,痛斥皇太極沒有談判的誠意。
話這么說,袁崇煥也沒閑著,他也很忙,忙著砌磚頭。\
正文第一章皇太極(2)
自打?qū)庍h之戰(zhàn)結(jié)束后,他就開始修墻了,打壞的重砌,沒壞的加固,他還把幾萬民工直接拉到錦州,搶工期抓進度,短短幾個月,錦州再度成為堅城。
此外,他還重新占領(lǐng)了之前放棄的大凌河、前屯、中后所、中右所,修筑堡壘,全面恢復(fù)關(guān)寧防線。
光修墻是不夠的,為把皇太極徹底惡心死,他大量召集農(nóng)民,只要來人就分地,一文錢都不要,白送,開始大規(guī)模屯田,積累軍糧。
一邊談判,一邊干這種事,實在太過分了,所以在來往的文書中,皇太極憤怒地譴責了對方的行徑,痛斥袁崇煥沒有談判的誠意。
到了天啟七年(1627)五月,老頭子的身后事辦完了,朝鮮打下來了,錦州修起來了,防線都恢復(fù)了,屯田差不多了,雙方都滿意了。
打吧。
天啟七年(1627)五月六日,皇太極率六萬大軍,自沈陽出發(fā),進攻錦州,“寧錦大戰(zhàn)”就此揭開序幕。
此時出戰(zhàn),并非皇太極的本意,老頭子才掛了幾個月,遺產(chǎn)分割、追悼會剛剛搞完,朝鮮又打了仗,實在不是進攻的好時候,但沒辦法,不打不行――家里鬧災(zāi)荒了。
天啟七年,遼東受了天災(zāi),袁崇煥和皇太極都遭了災(zāi),緊缺糧食。
為解決糧食問題,袁崇煥決定,去關(guān)內(nèi)調(diào)糧,補充軍需。
為解決糧食問題,皇太極決定,去關(guān)內(nèi)搶糧,補充軍需。
沒辦法,吃不上飯啊,又沒處調(diào)糧食,眼看著要鬧事,與其鬧騰我不如鬧你們,索性就帶他們?nèi)尠伞?/p>
對于皇太極的這個打算,袁崇煥是有思想準備的,所以他擦亮了大炮,備齊了炮彈,靜靜等待著后金搶糧隊到來。
寧遠之戰(zhàn)后,袁崇煥順風順水,官也升了,權(quán)也大了,聲勢如日中天,威信很高,屬下十分服氣。
不服氣的人也是有的,比如滿桂。
其實滿桂和袁崇煥的關(guān)系是不錯的,他之所以不服氣,是因為另一個人――趙率教。
在寧遠之戰(zhàn)時,趙率教駐守前屯,打得最激烈的時候,滿桂感覺要撐不住了,就派人給趙率教傳令,讓他趕緊派人增援。
可趙率教不去。
因為你吃不消,我也吃不消,一共這么多人,你的兵比我還多,誰增援誰?
所以不去。
當時情況危急,滿桂倒也沒有計較,仗打完了,想起這茬了,回頭要跟趙率教算帳。
于是袁崇煥出場了,現(xiàn)在他是遼東巡撫,遇到這種事情,自然是要和稀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