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好,就上吊。
按日期推算,這一天,魏忠賢正在前往阜城縣的路上。
兄弟先走一步。
消息傳到京城,崇禎非常氣憤,老子沒讓你死,你就敢死?
隨即批示:
“雖死尚有余辜!論罪!”
經(jīng)過刑部商議,崔呈秀應該斬首。
雖然人已死了,不要緊,有辦法。
于是剛死不久的崔呈秀又被挖了出來,被斬首示眾,怎么殺是個能力問題,殺不殺是個態(tài)度問題。
接下來是抄家,無惡不作的崔呈秀,終于為人民做了件有意義的事,由于他多年來勤奮地貪污受賄,存了很多錢,除動產(chǎn)外,還有不動產(chǎn),光房子就有幾千間,等同于替國家攢錢,免去了政府很多麻煩。
作為名單上的第三號人物,崔呈秀受到了高標準的接待,以此為基準,一號魏忠賢和二號客氏,接待標準應參照處理。
所以,魏忠賢和客氏被翻了出來,客氏的尸體斬首,所謂死無全尸。
魏忠賢慘點,按崇禎的處理意見,挖出來后剮了,死后凌遲,割了幾千刀。
這件事情的實際意義是有限的,最多也就是魏公公進了地府,小鬼認不出他,但教育意義是巨大的,在殘缺的尸體面前,明代有史以來最大,最邪惡的政治團 體閹黨 ,終于徹底崩盤。
接下來的場景,是可以作為喜劇素材的。
魏忠賢得勢的時候,無數(shù)人前來投奔,上至六部尚書,大學士,下到地方知府知縣,能拉上關系,就是千恩萬謝。
現(xiàn)在而今眼目下,沒辦法了,能撤就撤,不能撤就推,比如薊遼總督閻鳴泰,有一項絕技――修生祠,據(jù)我統(tǒng)計,他修的生祠有十余個,遍布京城一帶,有的還修到了關外,估計是打算讓皇太極也體驗一下魏公公的偉大光輝。
憑借此絕活,當年很是風光,現(xiàn)在麻煩了,追查閹黨 ,頭一個就查生祠,誰讓修的,誰出的錢,生祠上都刻著,跑都跑不掉。
為證明自己的清白,閻總督上疏,進行了耐心的說明,雖說生祠很多,但還是可以解釋的,如保定的生祠,是順天巡撫劉詔修的,通州的生祠,是御史梁夢環(huán)修的,這些人都是我的下級,作為上級領導,責任是有的,監(jiān)督不夠是有的,檢討是可以的,撤職坐牢是不可以的。
但最逗的還是那位國子監(jiān)的陸萬齡同學,本來是一窮孩子,賣力捧魏公公,希望能夠混碗飯吃,當年也是風光一時,連國子監(jiān)的幾位校長都爭相支持他,陸先生本人也頗為得意。
然而學校領導畢竟水平高,魏公公剛走,就翻臉了,立馬上疏,表示國子監(jiān)本與魏忠賢勢不兩立,出了陸萬齡這種敗類,實在是教育界的恥辱,將他立即開除出校。
據(jù)統(tǒng)計,自天啟七年(1627)十一月至次年二月,幾個月里,朝廷的公文數(shù)量增加了數(shù)倍,各地奏疏紛至沓來,堪稱數(shù)十年未有之盛況。
這些奏疏字跡相當工整,包裝相當精美,內(nèi)容相當扯淡:上來就痛罵魏忠賢,痛罵閹黨 ,順便檢舉某些同事的無恥行徑,最后總結:他們的行為讓我很憤怒,跟我不相干。
心中千言萬語化為一句話:我不是閹黨 ,皇帝大人,您就把我們當個屁放了吧。
效果很明顯,魏忠賢倒臺一個月里,崇禎毫無動靜,除客氏崔呈秀外,大家過得都還不錯。
事實上,當時的朝廷,大學士、六部尚書、都察院乃至于全國各級地方機構,都由閹黨 掌握,所謂法不責眾,大家都有份,你能把大家都拉下水嗎?把我們都抓了,找誰幫你干活?
所以,在閹黨 同志們看來,該怎么干還怎么干,該怎么活還怎么活。
這個看法在大多數(shù)人的身上,是管用的。
而崇禎,屬于少數(shù)派。
一直以來,崇禎處理問題的理念比較簡單,就四個字――斬草除根。所謂法不責眾,在他那里是不成問題的,因為他的祖宗有處理這種問題的經(jīng)驗。
比如朱元璋,胡 惟庸案件,報上來同黨 一萬人,殺,兩萬人,殺殺,三萬人,殺殺殺。無非多說幾個殺字,不費勁。
時代進步了,社會文明了,道理還一樣。
六部尚書是閹黨 ,就撤尚書,侍郎是閹黨 ,就撤侍郎,一半人是閹黨 ,就撤一半,全是,就全撤,大明沒了你們就不轉(zhuǎn)嗎?這年頭,看門的狗難找,想當官的人有的是,誰怕誰!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上述奏疏內(nèi)容雷同,但崇禎的態(tài)度是很認真的,他不但看了,而且還保存下來。
很簡單,真沒事的人是不會寫這些東西的,原本找不著閹黨 ,照著奏疏抓人,賊準。
十一月底,準備工作就緒,正式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