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合作,就是客氣客氣,就官職而言,洪承疇是總督,曹文詔是總兵,洪承疇是進士,曹文詔是老粗,基本上,洪承疇怎么說,曹文詔就怎么做,相當(dāng)聽話。
幾年后的那場悲劇,即源自于此。
其實這個時候,神一魁已經(jīng)掛了,真正掌控軍權(quán)的,是四個人:紅軍友、李都司、杜三、楊老柴。
雖說頭頭死了,但勢頭一點沒消停,光主力部隊,就有五萬人,聚集在甘肅鎮(zhèn)原,準(zhǔn)備進攻平?jīng)觥?/p>
所以洪承疇決定,一次性徹底解決問題。
除曹文詔之外,他還調(diào)來了王承恩、賀虎臣等人,基本上西北最能打的幾個總兵,都到齊了。
到齊了,就是群毆。
群毆之后,民軍撐不住了,決定向慶陽撤退。
想法是好的,可惜做不了,特別是曹文詔,由于他率領(lǐng)的關(guān)寧鐵騎,每人都有兩匹馬,騎累一匹就換一匹,機動性極強,跟幽靈似的,民軍往哪跑,他就等在哪。跑來跑去,沒能跑出去。
經(jīng)過兩個月的僵持,雙方終于在鎮(zhèn)原附近的西濠決戰(zhàn),史稱西濠之戰(zhàn)。
整個戰(zhàn)役的過程,大致相當(dāng)于一堂生動的騎兵訓(xùn)練課,剛開打,還沒緩過勁,曹文詔就率軍沖入了敵軍,亂砍亂殺,大砍大殺,基本上是怎么砍怎么有。
砍完了,退回來,歇會,歇完了,再沖進去,接著砍,所謂如入無人之境,大致就是這個狀態(tài)。
民軍的陣腳大亂,與此同時,洪承疇派出了他的主力洪兵,連同賀虎臣的寧夏兵,王承恩的甘肅兵,發(fā)動總攻,敵軍就此徹底崩潰。
此戰(zhàn),民軍損失近萬人,首領(lǐng)杜三、楊老柴被生擒(曹文詔抓的)。
殘余部隊全部逃散。
通常狀態(tài)下,都打殘了,也就拉倒了。
洪承疇不肯拉倒,打殘是不夠的,打死是必須的。
接下來,是曹文詔的表演時間。
面對曹文詔的追擊,幾萬軍隊幾乎無法抵抗,連戰(zhàn)連敗,死傷近萬,主要原因,還是曹文詔太猛。
曹總兵是見過大世面的,最猛的八旗軍他都沒怕過,打半業(yè)余的民軍,自然沒問題,每次進攻,他都帶頭沖鋒,打得民軍頭目膽戰(zhàn)心驚,時人有云:“軍中有一曹,西賊聞之心膽搖”。
這種說法是客觀的,卻是不全面的,因為曹總兵不但玩硬的,還玩陰的。
在追擊的路上,曹文詔的手下報告,他們抓住了一個叫李宮用的敵軍將領(lǐng),
按日常慣例,處理方法都是拉出去砍了,但曹文詔想了想,對手下說,放了這個人。
此后的事情,用史書上的話說,“文詔乃縱反間,紿其黨 ,殺紅軍友。”
這句話的意思是,曹文詔放走了這個人,并利用他使了個反間計,忽悠了他的同黨 ,殺掉了四大首領(lǐng)中的紅軍友。
其實我也很想告訴你,這個反間計到底怎么使的,只是我查了很多史料,也沒查個明白,
有一點是肯定的,對民軍而言,曹文詔,是最為恐懼的敵人。
人恐懼了,就會逃跑,逃無可逃,就不逃了。
神一魁剩下的,只有李都司了。
他很恐懼,所以他逃跑,但殘酷的事實告訴他,繼續(xù)跑,是沒有前途的。
所以他決定,不跑了,回頭,決戰(zhàn)曹文詔!
等等,再想想
想明白了,不跑了,回頭,伏擊曹文詔!
沒辦法,對付這樣的猛人,還是伏擊比較靠譜。
他們伏擊的地點,叫做南原。
為保證圈套成功,他們圍住了附近的一群明軍,吸引曹文詔前來救援。
曹文詔來了,但在這里,他看到了敵軍上千名騎兵,二話不說就追。
追到了南原,穿進了圈套,伏兵四起。
應(yīng)該說,伏兵還是有點作用的,受到突然襲擊,曹文詔的部隊被打亂,曹文詔被沖散。
李都司估計是讀過史書的,至少看過淝水之戰(zhàn),他當(dāng)即派人在軍中大喊:曹文詔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