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唐國強版諸葛亮的腦殘粉絲,我看電視劇的時候是從第27集三顧茅廬看到第77集諸葛禳星,看小說的時候從36回元直走馬薦諸葛看到103回星落秋風(fēng)五丈原,其余的一概略過,其中,從三顧茅廬到劉備托孤之間更是一看再看,因為那時候孔明先生還比較玉樹臨風(fēng)風(fēng)華正茂,沒有那么兢兢業(yè)業(yè)心力憔悴惹人心酸。
在不同年齡階段反復(fù)閱讀同一本書的好處就是常??梢詮耐瑯拥奈谋局蝎@得新的信息,看到前次未曾看到的內(nèi)容,縱然回回撫書長嘆,回回嘆得都不一樣。
年輕的時候(年輕得看到書里電視里死了人就要哭,嗯,也就是初中的時候)看到五丈原諸葛禳星,最扼腕的就是那個破魏延偏偏就挑這個時候愣闖了進來致使主燈熄滅,簡直是要跳腳大罵。對于那個時候的我來說,丞相大人的悲劇是差一點就可以成功續(xù)命,我為造成了失敗結(jié)局的這個偶然痛惜不已。過了好幾年,再看上方谷到五丈原一段,除對這種偶然事故的感嘆之外,真正嘆息不已的是關(guān)云長敗走麥城,陸伯言火燒連營,隆中對方略成空之后,孔明先生的獨撐大局和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覺得這種“何敢委之數(shù)與命”心態(tài)下的逆勢而行以及最后的失敗才構(gòu)成了一種真正的悲劇的壯美,比偶然多些必然,比必然又多些偶然。到了這時候再回過頭去看孔明出山之前,司馬徽見劉備時所嘆“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來嘔心血”以及“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便覺得諸葛亮一生就如此首尾呼應(yīng),是一出完滿的悲劇了,也是到了這個時候,才理解為什么出師表最后,諸葛亮?xí)芭R表涕零,不知所言”了。
回到開頭,三顧茅廬一段,同樣也是各種版本反復(fù)看了不知道多少遍,理解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仍然是年輕的時候,那時候僅僅是當作一個一波三折的故事來看,字里行間,說什么就是什么,玄德前兩次未見著孔明,只是因為碰巧孔明出游了,第三次見著了,孔明又真恰好是在睡午覺。第二階段則開始想故事中這些人的舉動背后的支撐點是什么,始覺得孔明三番兩次的不在家,在家又在睡午覺,那實實在在是故意的,玄德求而不允,那實在不過是隱居文人的自謙推辭的例行公事,自己實在是想入世想要建功立業(yè),不求聞達于諸侯那都是假象,只是要吊足玄德君的胃口,不然也不會早有隆中對。這時便想,孔明這行為實在是裝到底,孔明玄德對著演戲,還當真演得不亦樂乎,不禁大笑。
再后來,重看三顧茅廬,首次注意到羅貫中的寫作技巧,在孔明出場之前,徐庶、司馬徽、崔州平、孟公威、石廣元、黃承彥、諸葛均,乃至山間農(nóng)夫、草堂小童,這個一個一個人物花費了近兩回的篇幅,將孔明先生高才賢德鋪墊了個足,而后期諸葛丞相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又實實證明了這些高才賢德,兼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這斷不是一個會去演著那樣沒有意義的裝腔作勢的戲的人,于是便覺得如之前那樣去理解三顧茅廬,過于輕浮。到這回,我便相信,孔明先生躬耕于南陽是真,淡泊明志是真,若非真遇著劉備這樣的,便不求聞達于諸侯也是真,茅廬前幾次之所以顧不著人,顧著了又再三推托,并非孔明按照隱者慣例演戲,而是在決定要不要出來嘔心瀝血賣命盡忠,若事成之后,再“清風(fēng)明月入懷抱”也是真。到這一層,有這些“真”,才有后來那些故事。
最后,今天在毛宗崗對三顧茅廬的回評里看到這么一段:“每到玄德訪孔明處,必夾寫張翼德幾句性*急語以襯之。或謂:孔明裝腔,玄德做勢,一對空頭,不若張翼德十分老實。余笑曰:為此言者,以論今人則可,以論玄德、孔明則不可??酌髡嬲B(yǎng)重,非比今人之本欲求售,只因索價,假意留難;玄德真正慕賢,非比今人之本不愛客,只因好名,虛修禮貌也?!?啊啊啊,真真深得我心!
ps,我看三國的順序是連環(huán)畫、電視劇和小說,不知道為什么,連環(huán)畫里的人物形象和電視劇里頭的演員形象還異常相似,因為連環(huán)畫和電視劇的雙重影響,到我開始看小說的時候,劉關(guān)張趙諸葛曹操周瑜孫權(quán)的形象已經(jīng)自動套入電視劇里的演員形象了,尤其是諸葛亮和曹操,這也導(dǎo)致我后來看唐國強(此君現(xiàn)在已然殘了)和鮑國安演誰都不順眼。。。
————我是八卦yy的分割線,下面進入純腦殘階段————
以下是為隨年齡增長的yy水平的提高。。。
從八卦的角度來講,三國也是極好的YY對象,當初看到劉關(guān)張兄弟三人同吃同睡的時候,yy細胞未得充分發(fā)展,沒覺出什么勁兒來,到孔明先生來了以后,與玄德君食則同桌寢則同榻,引發(fā)了關(guān)張二弟極大的不滿,(根據(jù)yy的原則,在這里,我們姑且把這種不滿,恩,理解為嫉妒)而玄德君對此的解釋是我得軍師,猶如魚之得水,啊喲喲,這是什么破比喻啊,太撩人了也。。。但是后來我得知,玄德君大孔明先生有20歲,并且玄德君雙耳垂肩,雙臂過膝,不符合 yy的美型原則,于是玄德與孔明先生的搭配被我自動否決了。。。思來想去,恩,也只有“資質(zhì)風(fēng)流,儀容秀麗”的周大都督可以匹配了,況且,他們來你來我往一來二去的斗了那么些回合,用某同人寫手的話說“他們倆那點事兒,誰還不知道么。。?!?
那么關(guān)于周都督和諸葛軍師的關(guān)系么,自是奇特非常。在百度周瑜吧里面存在著這樣一個普遍的現(xiàn)象,周大都督的粉絲群在閱讀了三國志之后,對羅貫中先生深惡痛絕恨之入骨,恨其把如此英雄蓋世玉樹臨風(fēng)的周郎寫成了個嫉賢妒能小肚雞腸的人。在我頭幾次閱讀三國演義的時候,確實也是這么覺得的,但是到后來,我發(fā)現(xiàn),羅貫中筆下的周都督,真不是個嫉賢妒能小肚雞腸的人呀。周都督多次要殺諸葛軍師,并非由于孔明強于自己,而是由于這個強于自己的人,他屬于劉備嘛。。。若我是周瑜,也非殺孔明不可。所以說,羅貫中先生的行為是把周瑜寫得英智非凡但不如孔明,而非嫉賢妒能。。。實際上,按照毛先生的評語“周瑜真愛孔明之至耳”,不然也不至于在決定殺之前,先試圖招安他。恩,同樣,根據(jù)這樣一句話,再加以yy的精神(這種曖昧不明矛盾異常的關(guān)系才有美感啊),我們可以看出,周都督對孔明當是又愛又恨,不得不在個人感情與江東立場之間做出令他自己感情受傷的選擇。。。這也可以理解他為什么那么容易就被孔明先生氣到,然后發(fā)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絕嘆。。。再看孔明祭公瑾文“從此天下,更無知音”,毛先生評曰“此是實話”,恩,此是實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