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節(jié):吉爾柏特·檀南特牧師
雖然我們的城市規(guī)劃得美觀整齊,我們的街道既寬又直,并且相互交 錯成直角形,但是不幸的是這些街道長期未經(jīng)修鋪路面,每逢雨季沉重的馬車輪卻把它們翻掘成泥沼,使人裹足不前,在晴天則塵土飛揚,令人難以忍受。我曾經(jīng)一度住在以前的澤西市場附近,當(dāng)我看到市民在購買食物時跋涉污泥中的情形,頗感不安。后來在市場中央的一長條地方終于鋪上了磚,所以市民們一到市場,就可以腳踏實地了,但是市場外面的街道往往泥濘不堪。我跟人討論過這件事,我也為它寫過文章,我終于使得從市場到住宅前面的磚人行道這一段街道鋪上了石板。在某些時間內(nèi),這就使得人們可以不弄臟鞋子順利地到達(dá)市場了。但是因為這條街的其他地方都未經(jīng)鋪路,所以每當(dāng)一輛馬車從泥路走上石路時,把它的泥土震動下來,堆在石板上,不久石路上也沾滿了泥濘,又沒有人去清除這些污泥,因為這時城里還沒有清道夫哩!
經(jīng)過了一番調(diào)查以后,我找到一個貧窮勤勞的人,他愿意做清道工作,每周掃街兩次并把每家門前的垃圾搬走,每家每月出資六便士。接著我就寫了一張傳單,把它印了出來,指出這一筆小小的費用可能替鄰近的人們帶來的好處。例如,由人們腳上帶進(jìn)來的泥濘減少了,我們家里就可以比較容易弄干凈了;街道清潔后,顧客更容易到店鋪來,顧客增多可以增加商店的營業(yè)等;在刮風(fēng)的時候,灰沙不致吹到他們的貨物上去等等。我每家分發(fā)一張傳單,一兩天后我跑到各家去訪問,看究竟有多少人愿意簽訂合同支付這六便士。各家毫無例外地都簽了合同,在一個時期內(nèi)這個計劃進(jìn)行得順利。全市居民對于市場附近街道的清潔,因為它便利了大家,都感到很高興。這就使得人們普遍地要求把所有街道都修鋪起來,同時也使得他們更愿意為鋪路而納稅。
過了一些時候,我起草了一個替費城鋪路的議案,并在州議會中提了出來。這件事發(fā)生在一七五七年,剛在我去英國之前,等我離開美洲后,這議案才獲得通過,當(dāng)時在估定稅額的方式方面做了某些變更,這些變動我認(rèn)為是不好的,但通過的議案還附有關(guān)于路燈的條款,這倒是一個很大的改進(jìn)。一個普通老百姓,已故的約翰·克利夫敦先生,曾經(jīng)把一盞燈裝在他門口,這樣他就用實際的榜樣說明了路燈的效用,人們是從他的實例中首先想到在全城各處點燈的念頭的。有人把首創(chuàng)這一件公益事業(yè)的光榮歸于我,但實在是屬于那位先生的。我只是模仿了他的榜樣,我只是在改進(jìn)路燈的形狀方面略有微功。我們的路燈跟起初我們從倫敦買來的球狀路燈是不同的。這些圓形的路燈有下列缺點:空氣不能從下面進(jìn)去,因此煙煤不能迅速地從上面出去,煙煤只在圓球內(nèi)打轉(zhuǎn),黏附在球壁上,不久就阻塞了路燈應(yīng)發(fā)的光線,而且每天需要去擦拭燈罩,如果一不小心碰一下就破了,整個燈罩就變成無用了。因此我建議用四塊平玻璃拼湊起來,上面裝一長煙囪以便煙煤上升,燈下開裂縫以便空氣進(jìn)去,促進(jìn)煙煤的上升。這樣,燈罩就可保持干凈,不至于像倫敦的路燈那樣,在幾小時內(nèi)就變成昏暗無光了,路燈就可以不斷地光明燦爛直到天明。即使偶然碰一下,一般也只敲破一塊玻璃,重配也很方便。
倫敦伏克斯可花園的球狀燈底下的孔洞使得燈罩干凈,我有時候覺得很奇怪為什么倫敦市民沒有想到在他們的路燈底下同樣地也開幾個孔。果然他們的路燈底下也有孔,但是這些孔洞是別有用途的,那就是,用麻線穿過這些孔洞懸掛下來,使得火焰能夠迅速地傳遞到燈心。至于放入空氣的用途,他們好像并沒有想到,因此,路燈點了幾小時以后,倫敦街上已經(jīng)暗淡無光了。
提起這些改進(jìn),使我想起我在倫敦時曾向方壽節(jié)博士建議的一件事。方壽節(jié)博士是我認(rèn)識的人中間最優(yōu)秀的人之一,是公益事業(yè)的一個偉大首創(chuàng)者。我看到在天晴的時候,倫敦的街道是從來沒有人去掃的,塵土隨風(fēng)飄揚,聽其自然積儲起來,一下雨塵土就變成了泥漿,滿街泥濘,不堪涉足,除了由窮人拿著掃帚開辟出來的一條小道外,連穿越街道都不可能。這樣過了幾天后,人們花了很艱巨的勞動把泥漿耙起來,倒進(jìn)上端敞開的馬車中。但是當(dāng)馬車在馬路上顛簸時,車身兩側(cè)會震出爛泥來,掉在路上,有時使路人感到煩惱。倫敦市民之所以不掃除街上塵土的理由據(jù)說是因為怕塵土?xí)w進(jìn)商店和住宅的窗戶。
一件偶然發(fā)生的事情使我知道掃街原花不了多少時間。一天早晨,在我克雷文街寓所的門口,我看見一個窮苦的婦人拿著一把樺樹枝掃帚在掃我門前的人行道,她看上去很蒼白很軟弱,好像大病初愈的樣子。我問她誰雇用她來掃街,她說:“誰也沒有雇用我,但是我窮苦不堪,我在富貴人家門前掃地,我希望他們會給我一點錢。”我要她把整條街掃干凈,我愿意給她一先令。當(dāng)時是九時整,在十二點鐘時她來要錢了。我起初看她動作很遲緩,我簡直不能相信這件事那么快就做完了。我派我的仆人去看個究竟,他回來報告說整條街掃得一干二凈,所有塵土都放在路中央的明溝中了。下一次下雨的時候,就把塵土沖走,所以人行道,甚至陰溝,都十分干凈了。
當(dāng)時我認(rèn)為假如一個虛弱的婦人可以在三小時內(nèi)掃這樣一條街,一個強壯敏捷的男子或許只要一半的時間就可以辦到。在這里讓我說明,在這樣狹窄的街道中,與其兩邊靠近人行道處各有明溝一條,不如在街道中央開一條溝較為便利,因為當(dāng)一條街上的全部雨水從兩邊集中在中央時,它在中央形成一股急流,有足夠的力量可以沖洗掉它所接觸到的全部泥土。但是如果把它分成兩路,水流就常常太弱,不能沖洗掉兩邊的泥土,只不過使它所接觸到的泥土更加稀爛,所以車輪和馬腳就把它潑濺在人行道上,因此使得人行道骯臟濘滑,有時也會把泥漿濺在路人身上。我曾向這位善良的博士提出了如下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