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鬼 》
1 分析山鬼的形象? ?山鬼即一般所說的山神,因未獲天帝正式冊封在正神之列,故仍稱山鬼。 ? ?本篇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山鬼是一位美麗的女山鬼,是一個多情、癡情但卻失戀 ?的美女,她深感孤寂,飽含凄婉,內心憂愁,是一個失意與哀怨交織的形象 。
2 本詩在刻畫人物時又何特點? ? ? ? ① 在刻畫女神形象時采用人神雜糅的藝術手法,詩中的女神既有神的身份 ? 和生活習慣,又有人的容貌體態(tài)和七情六欲,人神融為一體。既真實生動,又浪 ② 詩人還善于借景抒情,把人物的刻畫和環(huán)境氣氛描寫完滿和諧地統(tǒng)一起 ?來,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將描寫與女神感情變化的心理歷程緊密融合。
3 體會山鬼赴約前后的微妙心里變化。 ? ? 全詩分三個部分,非常細致地刻畫了女神赴約過程中細膩的心態(tài)。 ? ?① 先寫女神收拾打扮,準備與心愛的人約會,并采摘芳香的花草以“遺所 ?思”,表達對愛情的憧憬、癡情。 ?② 接著寫女神等待心愛的人來約會的過程,在久久等待中悵然若失,在悵然若失中仍為對方尋找失約的理由,著重表現其焦慮、希望和矛盾。 ? ③ 最后女神終于明白對方失約了,細致入微地刻畫了女神失戀后煩亂、痛 ?苦、失望、哀怨交織的復雜心情。 ? ? 全篇展示了女神喜悅——惆悵——哀怨的心靈波動,層層深入地表現了女神 ?的美麗、癡情和忠貞。 ? ? ?
? ? ??《春江花月夜》
1 本詩在寫景抒情中運用了大量的暗示手法,你能找出這樣的詩句嗎? ? ?答:“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遠去,“月徘徊”,暗示思婦徘徊樓臺、望月思人;月照 “妝鏡臺”,暗示思婦對鏡傷懷;月光“卷不去”、“拂還來”,暗示相思之情纏綿悱惻、難以排遣;“光不度”,暗示情不變;“夢落花”,暗示春將盡;“落月復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歸。
2 本詩的感情基調是“哀而不傷”,談談你的感受和認識。 ? ?答:全詩的感情基調是“哀而不傷”。詩人由景引入,用對照的手法,一方是流落江畔孤 棲舟中的游子,一方是隱現高樓,夜夜傷懷的思婦。彼此仰望,有情無法傾訴,最后發(fā)出空有春江花月夜的感慨,以及詩人思鄉(xiāng),思婦思夫的感傷之情。但與此同時,詩人又憑借對春江花月夜的生動描述,盡情贊嘆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謳歌了人間純潔的愛情,蘊含了豐富的人生哲理,表現了詩人豁達樂觀的胸襟以及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3 ?分析本詩的藝術特色 ?1、本詩最大的特點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 ? 2、詩中寫了許多色彩鮮明的形象,如花林、白沙、白云等,這些景物又都 ? 在皎潔的月光下獲得了和諧統(tǒng)一的色調,造成了一個絢麗優(yōu)美而又寧謐柔和的詩境。 3 ?詩的韻律節(jié)奏也富有特色,每四句一換韻,平仄相間,形成整齊有致而 ? 又錯綜變化的韻律。 ? ?4、詩歌語言自然流暢,旋律圓潤悠揚,語言上采用了一些頂真連環(huán)句式, ? 如“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三嘆,情味無窮。
《圓圓曲》
1 作者對主人公陳圓圓抱著怎樣的態(tài)度? ? ? ?陳圓圓——幼年喪母,為蘇州名妓→被強征入宮,遭冷遇→入田府為歌 ? 伎→被吳三桂娶為妾→被劉宗敏擄獲 →復為吳三桂所得→遭正妃悍妒,獨居別院,后乞求削發(fā)為尼→自沉池水。 ? ? 從一個民間的采蓮女到富貴榮華的平西王妃,命運跌宕起伏;引發(fā)明清易代 ?的歷史劇變,陰差陽錯,都是身不由己。關山漂泊,輾轉流落,完全無法自主, ?她的命運正像“狂風”中被吹揚的“落花”。 作者對陳圓圓寄與了深切的同 ? 2 吳三桂是個頗具爭議的人物,有人贊賞他對愛情忠貞,有人譴責他斷送了大明江山,還有人認為他的人生歷程根本就是一個悲劇。對這些,你有何看法? ? ? ? 2 梳理全詩的敘事線索。 ? ?答:帝死-降清-初識-入宮-遭棄-相戀/為妾-(分別)-再遇-隨軍-(評 ?論)
《系辭》
1 什么是《易》與《傳》? ? ?答:,“易”是變化的意思,按照古書記載,易有“三易”,即《連山》、《歸藏》、《周易》。 ? ? ? ?“傳”一共七種十篇,分別是:《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辭》上下 篇,《說卦》、《雜卦》和《序卦》。古人把這十篇傳叫做“十翼”,意思是說傳是附屬于經的羽翼,即用來解說經的內容。
2 ?如何理解《周易》中的“十翼” ?答:古人把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辭》上下篇,《說卦》、《雜卦》和《序 卦》等十篇傳叫做“十翼”,意思是說傳是附屬于經的羽翼,即用來解說經的內容。
3 ?簡述《周易》的基本內容。 ?答:《周易》的整體內容包括“經”、“傳”(即《易經》、《易傳》)兩個部分。 ? 《周易》是我國最古老、最有權威、最著名的一部經典,是中華民族聰明智慧的 ?結晶?!吨芤住愤@部書,講的是理、象、數、占。從形式和方法上,好象專論陰 ?陽八卦的著作。但實際上,它論述的核心問題,是運用‘一分為二’、對立與統(tǒng) ?一的宇宙觀,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方法論,揭示宇宙間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自然規(guī) ?律,對立與統(tǒng)一的法則,并運用這一世界觀,運用八卦預測自然界、社會和人本 ?身的各種信息。《周易》內容十分豐富,設計的范圍很廣,它上論天文,下講地 ?理,中談人事,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從社會生產到社會生活,從帝王將相如 ? 何治國到老百姓如何處世做人等等,都有詳細的論述,真是包羅萬象,無所不有。
《徐文長傳》
1 ?袁宏道在這篇傳記中傾注了強烈的感情,處處讓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存 在。請具體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答:本文在寫作上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自始至終充溢著作者的強烈感情。開篇伊始,作
者就以與陶望齡共讀徐渭詩集“燈影下,讀復叫,叫復讀”,直至“童仆睡者皆驚起”的狂喜情態(tài),鮮明地表示出他對徐渭詩歌的愛慕。爾后或敘或議,又時時表露出他對徐渭才氣性情的折服激賞。如言其為人行事,是“信心而行,恣臆談謔”;言其詩,是“如水鳴峽,如種出土”;評論其書畫,則是“筆意奔放”、“超逸有致”。在行文中,作者還每每情不自禁,平添感嘆。 ?
2 ?文章是從哪幾方面來表現徐文長之“奇”的??
? (1)才能奇異。 ?? (2)性情奇怪。 ?? (3)遭際奇特。 ?
3 徐文長一生充滿了悲劇色彩,你對此如何讓看待??
? ? 徐渭才氣超人,術有專攻,業(yè)有專精,但在科舉考試中卻 “不得志于有司”,一再落選。長期懷才不遇的遭際,使他精神壓抑、性情乖張, 以致發(fā)為狂疾,抱憤而卒。對此,作者既深表同情,嘆息“古今文人,牢騷困苦, 未有若先生者”,更懷抱不平,感慨徐渭之所以命途多舛,是因為他的才能過于 杰出。這就委婉地揭明了徐渭“數奇”的真正原因在于“有司”的不明不公,在 于當時的世俗不能容人!其實,徐渭“獨立一時”的才氣與他數困于科場的遭際, 還從側面昭示了當時科舉制度的腐朽,揭示了在封建社會中,一個優(yōu)秀人物往往 會橫遭埋沒、扼殺的悲劇性命運。 ??
《霍小玉傳》?
1 論述作品主題思想的深刻性。?
作者通過這出愛情悲劇的描寫,最深刻、最尖銳、最無情地揭露了唐代門閥 ?制度的罪惡,為被壓迫、被侮辱、被損害的婦女提出了血淚控訴。 ??
2 試析霍小玉、李益的人物形象。?
霍小玉:首先,小玉的出身是低微的,這就決定了她不會再有更好的命運。 ?其次,她是清
醒的,盡管是不徹底的。 ?第三,她是癡情的,對愛情忠貞不渝。 ?第四,小玉是有反抗的,盡管這種反抗是有限的。?
李益:首先,這無疑是一個負心人的形象。 ? ? ??
其次,這是一個具有雙重性格的人物。李生在長安待試拔萃時確有博求名妓, ?玩弄女性的思想。然而當他和霍小玉見面后,便被霍小玉的才貌品德所征服,故而 ?自始至終對她是懷有感情的,對自己的負心,感到羞愧,對同小玉的割舍也感到痛 ?
苦。他在個人意志和家長權威對立中內心充滿矛盾和痛苦,由重情到薄情、絕情, ?絕情后仍復有情。從他這個形象上,作者也對封建等級制度的丑惡和封建禮教的 ?
3 本篇傳奇在結構上有何特點??
此傳奇結構,有兩條線索和三個層次。李益是一條線索,小玉又是一 ?
條線索,兩條線索時分時合。三個層次即定情、負心、死別。這一切又是由許多 ?場景和細節(jié)組成的。由于作者善于剪裁銜接,前后照應,全文就如行云流水,一 ?氣呵成。 ?
《貨殖列傳》?
1 如何理解司馬遷用經濟現象說明社會問題的思想觀點。?
2 結合現實,如何看待司馬遷財富占有決定道德水平的觀點?
應該一分為二。 ?積極的一面,就整個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來看,司馬遷在這篇文章中重視社會經濟活動,認為政治上的治亂興衰與社會經濟情況密切相聯;社會經濟活動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過程,主張發(fā)展工商業(yè),傾向于經濟放任改革, 反對人為干涉。以今天的觀點來看,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決定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所以,財富占有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人們的道德水平。 ??
消極的一面,就每個具體的個體來看,個人的道德水平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 響,除了財富占有之外,還有每個人的人生經歷、教育水平、個人修養(yǎng)、家庭環(huán) 境、社會風氣等等各個方面的因素,都會影響人的道德水平。不能搞單一論,過 分重視財富對人的道德的影響而忽視其他方面的因素。 ? ? ? ? ?
《預言》 何其芳 ?
生平與著作 ? ?何其芳(1912—1977),四川省萬縣人,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收集有《預言》、《畫夢錄》、《刻意集》等,是現代派的代表詩人之一,并因與李廣田、卞之琳合出《漢園集》而被稱為“漢園三詩人”。?
一、詩歌所表達的思緒和情懷 ??
?《預言》是何其芳的成名作,是一首愛情詩,全詩共分6節(jié),以“年輕的神”的蹤跡為線索,傾訴了詩人每一刻的癡情。詩人心中的愛神形象是光彩動人的,詩人深深地眷戀著她,充滿柔情地想象著她的到來,熱情贊美她的美麗,同時也傾訴失去她的惆悵。 二、詩歌的主題 ??
《預言》抒寫了個人的思緒與情懷,一方面流露著抒情主人公辨別不清前行方向的悵惘,另一方面又暗示出企盼獲得某種超現實力量伴行、引導的夙愿;但希望最終不愿駐足,與之擦肩而過,留下的只有無奈與空寂。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上世紀30年代初一部分知識分子面對社會混亂、國家貧弱的真實心境。 ? ? 三、詩歌的藝術手法 ??
1、運用象征和隱喻的手法。 ??
2、意境朦朧恍惚、撲朔迷離,但是抽象的情思卻具體可感。 ? 3、遣詞用語細膩、纏綿。 ? ?
4、語言上,形式整齊一致,富于音樂性,全詩六節(jié),每節(jié)六行。每行的長短也落差不大。六行大體押韻(第一、四、五、六節(jié)基本押相同的韻腳,二、三 節(jié)又改用了其他),屬于半自由半格律詩體。讀起來使人產生平和、愉快的感覺。 ??
《手推車》
一、思想內容 ??
? ?全篇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圍繞手推車的 “尖音”進行藝術渲染,與北國人民的“悲哀”相呼應。 第二部分緊扣手推車留下的“轍痕”進行鋪陳,與北國人民的“悲哀”相交織,從聽覺到視覺給人以強烈的觸動。 ??
思想內容:詩中的手推車是一種象征的意象。作者通過它刻畫了中華民族歷史命運的深重災難,表達了對民族對人民苦難的同情,也蘊涵著對保守呆板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悲哀。 二、《手推車》的審美特征(藝術特征) ??
1、顏色、聲響與線條的有機調配,是詩作最突出的藝術創(chuàng)造。詩人本有的繪畫根底賦予作品以白、灰、黃相間的色彩浸染,使文本具備了鮮明的畫面感,再輔之車輪尖音的描摹、交錯轍跡的刻畫,令人獲得了多種審美感受。而貫穿其間的詩人獨有的憂郁,更令人感到韻味的沉厚、綿長。 ??
2、語言方面,單片句子錯落有致,上下兩片之間則形成對應、對稱,別顯出一種整齊、和諧與工穩(wěn)、凝練。 ??
三、為什么說艾青標志著我們民族有了自己成熟的詩人? ??
? ? 當時已完全站在先進階級立場上的詩人,進一步深入到現實生活當中發(fā)掘創(chuàng)作寶藏,用自己的詩歌思索著民族的命運,傳達著人民的心聲。在這篇作品里,詩人以飛揚的神思在作鳥瞰,北國嚴冬下的肅殺與陰冷、干涸與荒涼被盡收眼底 ;進而把生成的思緒匯聚在一架落后的卻又是北方人民最常使用的運載工具手推車上,景象與物象隨即融為一體,營造出詩歌厚重的思想內涵:這塊肅殺、陰冷、干涸、荒涼的土地,何不是我們古老、貧窮祖國的縮影呢?手推車承載的則是存活在這塊土地上的我們民族和人民的苦難與悲戚——只有一個輪子的它所負太重了,以至于輪軸都發(fā)出刺耳的尖音,過后留下深深的碾痕! ? ?
《鑄劍》 ? 魯迅 ???
?作者簡介 ??
? ?魯迅(1881-1936),中國現代小說之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樟壽,字豫山。1898年更名為周樹人,字豫才。1918年以“魯迅”為筆名,發(fā)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主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等。 ? ? ? ? 一、黑色人(宴之敖者)的形象分析 ??
?。?)貌如其人:黑(夜的顏色、冷峻、莊重、死亡的顏色、復仇者的顏色),瘦得如鐵,表現出堅定有力。 ??
?。?)善于復仇:設計了“誘敵深入”的復仇方式,不僅有復仇的勇氣和自我犧牲的精神而且十分懂得復仇的策略和方法。?
二、復式主題結構(復仇、批判國民性) ? (1)藝術地再現折射了20世紀初期中國現實的世界,主要人物宴之敖者不僅具有現實人生的依據,更具有魯迅的人格烙印和精神風范,表現了魯迅的向害人者、害人社會的堅決復仇的思想。 ??
?。?)狀寫出悲壯、崇高的復仇卻終究被“庸眾”、“看客”消解為無。體現了魯迅一以貫之的對國民性的批判的現代思想。 ? ? 三、對魯迅復仇精神的理解從現實背景來看,《鑄劍》為何寫得這樣酣暢淋漓、大快人心?這就不僅有賴于魯迅非凡的文學才華,而更得力于他的半生血火交織的斗爭經歷了。在回顧自己的半生經歷時,他曾說:“見過辛亥革命,見過二次革命,見過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看來看去,就看得懷疑起來。”懷疑什么?懷疑的就是那些假革命的反革命者,他們假借革命的名義,殺害了多少無辜的革命者。辛亥革命實際上的失敗、秋瑾的被殺、袁世凱的大殺“革命黨人”、“五卅慘案”、“女師大事件”直至 1926 年“三一八慘案”,以段祺瑞為首的北洋軍閥血腥屠殺手無寸鐵的請愿學生,魯迅的學生劉和珍等倒在血泊中……這些“血的游戲”把魯迅壓抑得喘不過氣來,也激發(fā)了他的反抗的、復仇的怒火。《鑄劍》就是在這樣的心情下寫成的,它是魯迅革命的復仇主義的藝術結晶。 ? ?四、《鑄劍》的藝術特色 ??
?。?)超凡的想象力,薈萃了多種多樣的創(chuàng)作方法、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段。浪漫、寫實、象征被間或運用,奇譎、怪異、魔幻被融為一體,使得作品具有怪誕的意象和神秘的氣氛。 ? (2)令人品味到刻意的調侃,辛辣的嘲弄、譏諷,乃至冷酷的“黑色”幽默。 ??
余光中 ? ?一、用來表達鄉(xiāng)愁的感受的四種意象之間的關系 ? ?
長江水——比起黃沙沉沉的黃河水來,長江取于天上,讓人感到神圣,從而顯示了對祖國思念不是普通的思念,是高于其他思念的一種情感。海棠紅——海棠是中國民間居家庭院的常見景物,而今,家鄉(xiāng)的海棠依舊,游子卻只能在異地的思鄉(xiāng)之情中默念。詩人倍受思鄉(xiāng)之情的折磨,經受著“沸血的燒痛”。同時,一張“海棠紅”還有另一重含義,作為一個生活在特殊背景下的詩人,祖國在他的心中是“一張海棠紅”,(注:中華民國的版圖包括現在的蒙古,大陸部分形似海棠葉)詩人面對完整的故國版圖,卻流落在這張“海棠葉”之外,國土的分裂使詩人憤激不已,心如泣血。雪花白——詩歌一二兩章選取“長江水”、“海棠紅”兩組意象,表達了詩人對故土和傳統(tǒng)文化深深的依戀與愿望無法實現的痛苦心情。第三章選取了“雪花白”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意象。這是詩人由熾熱的追求跌到冰冷的現實之后的一種反思。雪花是自由的,它不受限制,可在空中自由飛翔。這里的“雪花白”實際上是詩人的化身,體現了詩人純潔的心愿。詩人愿作兩岸交往的使者,為兩岸的統(tǒng)一而努力。 “家信的等待”說明割斷多年的鄉(xiāng)情與親情,在倍感嚴寒的季節(jié)最溫馨的是家書的問候。臘梅香——“臘梅香”預示著冬天即將過去,春天即將來臨,暗示了大陸與臺灣關系的改善。統(tǒng)一畢竟是人心所向,眾望所歸。母親對游子永遠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游子思念母親,心中充滿了溫暖,這正是詩人正視現實而又能執(zhí)著追求的心理源泉——親情、鄉(xiāng)情、愛國之情的強大的召喚力和凝聚力。?
二、詩歌的藝術特色(五點) ??
1、意象獨特,寓意深遠。詩人將富有民族特色的“長江水”、“海棠紅”、“雪花白”、“臘梅香”四組意象有機地組織在一起,用來表達思鄉(xiāng)愛國之情。以象征中華文明的“長江水”為第一意象,并由此延伸到居家常景的“海棠紅”,構成對家與國的整體思念。然后,由實到虛,渴望一片“雪花白”,“一朵臘梅香”,構成了全方面的思鄉(xiāng)之情。 ? 2、聯想自然,環(huán)環(huán)相扣。《鄉(xiāng)愁四韻》圍繞中心展開層層聯想。第一節(jié)第一層聯想把“長江水”比作“酒”,凸現鄉(xiāng)愁孕大含深,至真至醇;第二層聯想由“酒”到“醉酒的滋味”則順理成事,展示了鄉(xiāng)愁撩人情思、令人心醉的特點; 第三層聯想把“鄉(xiāng)愁的滋味”類比“醉酒的滋味”,化抽象為具體,變復雜為淺顯。其余三節(jié)的聯想擴展作用與此類似。 ? ?3、選詞用語,別出心裁。作者不說“一張紅海棠”、“一片白雪花”、“一朵香臘梅”,而偏說“一張海棠紅”、“一片雪花白”、“一朵臘梅香” 。詩人的匠心在于:用“一張海棠紅”來強調“紅”,以突出“紅”的鮮艷燦爛,而這“紅”又與后文的“血”自然相連;用“一朵雪花白”來強調“白”,白得晶瑩剔透,纖塵不染,而這“白”字又與后面的“信”緊密相連;用“一朵臘梅香” 來強調“香”,以突出臘梅的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而這“香”字又與下文的“母親”相連接。相反,如果說“給我一張紅海棠”,“給我一片白雪花”,“給我 一朵香臘梅”,后面隨文就勢的聯想就無法展開。 ??
4、一詠三嘆,感情濃烈。每章首尾兩長句反復吟誦,遙相呼應,使夾在中 間的三個短句顯得更為緊迫,充分顯示了愿望的迫切程度。而每一章的韻腳僅為兩字,換韻之少,更顯示了這種感情的凝重。 ??
5、運用了比喻、反復、通感的修辭手法 ? 總結:余光中先生的鄉(xiāng)愁是他對中國古典文化的依戀和認同,是詩人長期在香港臺灣美國等地漂泊,對大陸故土的一種懷戀。